首页 > 盆地览胜 > 名胜浏览 > 镇平古八景之严陵春潮

镇平古八景之严陵春潮

2019-09-02 12:09:29

      翻开镇平县志,严陵河发源于该县第二主峰——尖顶山下(尖顶山海拔1488米,第一主峰为依帝山,海拔1665米),它汇集了数不清的山间小溪,潺潺流水终成河流,最后在邓州境内汇入湍河。

  探寻严陵河的由来,可追溯到很远的一个朝代。据传,严子陵,本姓庄,名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汉代,因讳汉明帝刘庄名,所以改姓为严,后人称他严子陵先生。

  光武帝刘秀年轻时游学,曾与严子陵同窗。其后严子陵积极帮助刘秀起兵。公元25年,刘秀即位,多次延聘他,但他不愿为官,隐姓埋名,离家躲避。光武帝忆念旧人,命人画出肖像,四处张贴寻访。后有人上报,在山东(故称齐国)境内,有一人常在河边钓鱼,模样与画像极为相似。光武帝闻报大喜,道“此人必严子陵无疑。”于是急遣使臣备车马到齐国境内接严。

  使臣见到严子陵时,他不说自己姓名,只说是认错了。使臣不肯放他走,坚持请他上车。严子陵再三推辞,无奈被使臣硬推上车,飞驰进京。光武帝担心他不告而别,命人好生安顿,奉为上宾。后光武帝亲自拜访,车驾未到,早有人告知严子陵,严光置之不理,仍安然卧于床上,闭眼装睡。光武帝来到严子陵床前,见他露着肚皮装睡,就用手抚摸着他的肚皮说“子陵啊子陵,你为什么不肯相助于我” 严子陵仍然没有起床,**一阵子才睁眼看着光武帝,也不称谢,只说“古时候唐尧有天下,帝德远闻,仍然还有巢父洗耳。士各有志,为什么要对我如此相逼”光武帝叹息说“子陵,我竟然不能使你屈服吗”于是上车回宫。

  隔了两天,光武帝令与严子陵相熟的大臣侯霸邀请严子陵进朝,三人一起谈叙往事。严子陵从容对坐说话,全不似当初那样傲慢。光武帝和颜悦色地对严子陵说“子陵,你看我比前天如何” 严子陵回答说“好像胜似从前。”光武帝听了鼓掌大笑,便留严光一起用饭,并与严子陵同睡一床。夜里,严子陵故意将脚压在光武帝肚子上,而且假装打鼾,过了半天才将脚移开。

  次日清晨,太史进朝入奏,说夜里观察天象,见有客星侵犯御座,情势非常危急。光武帝笑着说“我和故人子陵一起睡觉,难道竟能上感天象吗”于是当面授严光为谏议大夫。严子陵也不称谢,也不辞行,竟一甩袖出宫而去。

  严子陵不肯做官,自洛阳南门出城,唯恐光武帝派人追赶,便不走大道,只拣崎岖山路而行,过汝阳,穿南召,翻越依帝山(今五朵山),一路探寻,发现有一条河。此河宽五十余丈,水六尺多深,而且清澈见底,因此名叫清河。清河两岸丘陵之上,松柏茂密,奇花异果无数,不时有猿啼鹿鸣自林中传出。严子陵觉得此处清幽无比,而且河两岸农人男耕女织,民风淳朴,便自言自语道:“真乃仙人所居之地也!”于是在河岸边搭一草庐,在此居住下来,白天在河岸垂钓,夜晚在草庐里读书。

  自严子陵在河边垂钓,常有三五个牧童赶着牛羊来此玩耍。日子一久渐渐熟悉起来,严子陵问他们为什么不入学堂读书,牧童回答这个地方从来无学堂,无老师。严子陵对他们十分怜爱,就让他们拜自己为师,教他们写字读书。

  四周居民听说一外地先生,肯教穷人家孩子读书,便纷纷将自己儿子送来,请求严先生收为学生,共有十余个。严子陵与众邻居一起,又搭一个大草庐做学堂,从此就在这清河之畔,开始了垂钓、教书的生涯,清静的严陵河畔也传来了琅琅的读书声。年复一年,严光教出的学生不计其数。

  严子陵在这里教书期间,四周百姓对他感恩戴德,非常崇拜,无论男女老幼,提到他时只称先生,从来没人说他的姓名。严子陵在此垂钓、教书一直到80岁。死后,当地百姓为纪念他,将他垂钓的清河,改名为严陵河。

  后来,由于地壳的变化,严陵河途经的曹庄子、响水河、青山等地方,河底裸露,砂石凸起,形成了大小不等的石板坡,原来的严陵河也变了模样,每逢干旱季节,河道狭窄,小溪潺潺,完全没有了当年恢宏宽阔的模样。


Copyright ©2011 南阳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

南阳大观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1683755 blxx@list.alibaba-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