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盆地览胜 > 名胜浏览 > 内乡古八景之天池樵唱(吐雾山天池)

内乡古八景之天池樵唱(吐雾山天池)

2020-02-28 14:02:50

天池,传有两说。一指城西十余里之方山(亦叫高前山)顶有“天池”;一指吐雾山《覆釜山,县东南三十里)北侧之“天池”,传说光武刘秀饮马于此。樵夫劳顿终日,夕阳西下,负薪而归。一路风声,一路歌,歌在山中飞,人在画中游。此处介绍吐雾山北天池,方山天池见另文。

李伯熏诗云:

晓踏烟峦结伴行,幽村伐木响丁丁。


千寻古壁攀藤上,数曲高歌入籁清。


为觅仙浆凌绝顶,遥连收筒有同声。


斜阳荷担飘然去,一任空山暮鸟鸣。


明《嘉靖南阳府志》也有记载:“覆釜山在州西北八十里,以形似名,俗称吐雾山。”

为何叫覆釜山,明嘉靖《邓州志》:“其山峰不甚耸起,如覆釜然。”

神话传说覆釜山,“日月神话”一传几千年。

邓州市的一些学者认为,《史记·五帝本纪》中所说的“合符釜山”,即黄帝战败蚩尤与诸侯结盟之处的釜山,就是南阳的覆釜山。他们的理由是,今覆釜山之南有一个古村名“青冢”,是很古老的冢,可能是蚩尤被杀后的坟冢。

驱车自邓州市赶往覆釜山,离山很远就可以看到有四个山头一字排开,在并无大山的邓州显得格外神奇。四座山自西向东依次是鳌峰山、覆釜山、踢脚山、先主山,踢脚山在南边,其余三座山基本上东西方向一字排开。与几座山有关,这里流传着很多神话故事,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嫦娥奔月”和“二郎担山赶太阳”的故事。

“二郎担山赶太阳”说的是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没有白天和黑夜,晒得庄稼着火,玉皇大帝就派遣正义之神二郎神,命令他灭掉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太阳照亮白天,以区分昼夜,滋生万物。

二郎神很快就杀死了作恶的七个太阳神,两个狡猾的太阳神见大难临头,就躲在了伏牛山尾。二郎神兵器为担,挑起两座大山把两个太阳神压在了伏牛山尾。二郎神挑来的两座大山就是覆釜山和先主山。传说中,二郎神与太阳神打斗中,惊天动地,有风雨雷电诸神助威,所以战后的二郎神是满身灰尘、两脚泥土。他抖掉身上的灰尘,形成了一个土谷山,叫鏊峰山。二郎神升上天庭之时,用力一蹬,甩掉脚上的泥土形成了一座小土山,人们为纪念二郎神的功德,就把这座小土山,叫做踢脚山。

王维诗吟覆釜山:“果从云峰里,顾我蓬蒿居

唐代大诗人王维曾登临覆釜山,并作诗一首,题为《饭覆釜山僧》。“晚知清净理,日与人群疏。将候远山僧,先期扫敝庐。果从云峰里,顾我蓬蒿居。藉草饭松屑,焚香看道书。燃灯昼欲尽,鸣磬夜方初。一悟寂为乐,此生(一说日)闲有馀。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然而,覆釜山不止一座,为何认为王维所指就是南阳的覆釜山呢?

学者们认为,“覆釜山僧”为何人,无从考证,但王维晚年曾久居南阳,其间曾为禅宗惠能大师作碑铭,任侍御使出使南阳时遇惠能弟子神会宣扬禅宗心要,一见倾心,禅宗的思想对王维影响极深。由此可见,王维晚年有很长一段时间居住在南阳,并且与南阳的禅宗大师有深交。所以诗中的“覆釜山僧”极有可能是一位南阳僧人,他所等的山也应是邓州的覆釜山。

唐代另一位著名诗人钱起,与王维关系很好,王维晚年某些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对他有一定影响,在王维登覆釜山后,他也曾游历覆釜山,并写有《仲春晚寻覆釜山》的诗文。 

山脚下的村民说,覆釜山南麓的寺庙古来有之,旧时非常有名气。

学者认为,覆釜山曾有楚工事,号“长城”

据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楚国在南阳修造了两条长城,一条从唐河、泌阳、方城、叶县、鲁山到南召县乔端野牛岭以西;一条从西峡县汉王城到内乡、镇平至邓州的覆釜山。

邓州市一些学者介绍,“长城”北接“方城”,从周家寨到镇平县二龙乡、老庄乡等地到邓州市的穰东镇,西到内乡县的马山口镇。“长城”全部采用山石垒制而成。西峡、内乡、邓州覆釜山长城是楚国防秦的第一道长城。

覆釜吐雾,足踏三县“雾里看花”置云端

覆釜山俗称“吐雾山”,云雾是覆釜山经常的伴侣,有时闲庭漫步,仿佛白云就在身边飞舞。覆釜的云雾瞬息万变,一会儿把山峰遮住,一会儿云散雾消仅留一缕青烟,横贯山腰,只露峰尖。人们冒雾行走山上,似置身云端。由于路上耽搁时间太长,记者爬上覆釜山时已经是下午四五点钟了,没有感觉到这种美妙的境界。但满山绿油油的茶树,让人很难感觉到冬日里的那种萧瑟。

在覆釜山顶有一块石碑,1997年所立,碑身分三面,分别写着邓州、镇平、内乡,此碑是三县交叉点,站在碑旁,有种“一脚踏三县”的感觉。

地处“伏牛尾”灵山之侧的覆釜山之秀美无需赘言,一些学者也提议打造一个风景名胜地,然而地处三县(市)交界处,交通又不便,目前空拍也只能是一种愿望而已。

未标题-1.jpg


Copyright ©2011 南阳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

南阳大观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1683755 blxx@list.alibaba-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