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宰相李贤出生于孟楼长乐岭村,幼年在孟楼长乐泰山庙学馆读书。经历英宗、代宗、宪宗诸朝,同其父李升、祖父李威并称李氏”三阁老”,其墓莹均按一品规格建造。李贤昆弟48人,葬一墓茔,墓木连绵十余里,号称“长乐林”。李贤在其著《长乐林表》中曰:“我祖之墓去邓60里号长乐林者,我随我兄往拜扫焉。”现邓州博物馆收藏有“明宰相李贤故里碑”一通和其祖父李威墓前的蹲猴缚马柱一对。
李贤故里长乐岭村(左)和存于花洲书院的故里碑(右)
李贤(1409年1月1日-1467年1月19日 ),字原德,邓(今河南邓州市)人。明代名臣。
宣德八年(1433年),李贤登进士第,授吏部验封主事,历考功、文选郎中。“土木之变”时,李贤脱难回京。景泰二年(1451年),上正本十策,受代宗赏识,升任兵部右侍郎,转户部侍郎,次年又迁吏部右侍郎。英宗复辟后,迁翰林学士,入内阁,升吏部尚书。天顺五年(1461年),加太子太保。天顺八年(1464年),英宗病重,召李贤委以托孤重任。宪宗即位,晋升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知经筵事。
成化二年十二月(1467年1月),李贤去世,年五十九。追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达”。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从祀历代帝王庙 。著有《鉴古录》、《体验录》、《看书录》、《天顺日录》、《古穰文集》等。
李贤入阁后,举贤任能,以惜人才、开言路为急务,名臣多为其所识拔。他为人耿介忠直,深受英宗宠待。《明史》称“自三杨以来,得君无如贤者。”但他压制叶盛,排挤岳正,不救罗伦,“尤为世所惜云”。 王鏊亦称“国朝自三杨后,相业无如李贤。其得君最久,亦能展布才猷。然在当时以贿闻,亦颇恣横。
他还是明清以来在京任职级别最高的南阳人,去世后谥号“文达”,人称李文达或李阁老。
李贤去世后葬于邓州刁河北岸白落堰,现在位置是龙堰乡姚营村阁老坟自然村。其父葬于邓州城西解放村(墓已不存、有两碑),其曾祖父和祖父葬于孟楼长乐岭附近,这三处墓地在邓州都被称为阁老坟。
保存于南阳卧龙岗的李贤墓前石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