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帘寺全称为水帘禅寺,位于桐柏县城西六公里的山峡中。殿堂后面,紧临一座百米峭崖,一弘山泉自崖巅倾泻下来,活像一条水晶挂帘悬在空中,将峭崖上部的一座天然石窟遮掩在幕后,称为水濂洞。寺因此为名。
水帘寺与洛阳白马寺、嵩山少林寺和开封大相国寺并称“当代中原四大名寺”。水帘寺是中国临济禅宗的重要道场,也是豫南鄂北佛教活动中心。
水帘寺珍藏的佛教文物,有古代贝叶写经、东魏镏金佛像、明董其昌写本《金刚经》、清雍正木刻本龙藏等等,都是弥足珍贵的宝物。殿正中,佛祖释迦牟尼像高踞莲花座之上,妙相庄严,颔首俯视,令人敬畏。寒山右手指地,谈笑风生;拾得袒胸露腹,欢愉静听。两人都是被头散发,憨态可鞠。
殿的壁画画风,承袭了中国古代壁画的传统画法,技法娴熟,线条潇洒自如,色彩艳丽,人物形象生动逼真,主次分明,层次井然。壁画赋色以石绿、朱红为基调,从强烈的对比中取得调和,色彩丰富而和谐。使用的颜料以矿物质为主。这些颜料稳定性好,保存时间长,虽已经历了几百个春夏秋冬,但色彩至今还很鲜艳。壁画还大量使用了沥粉贴金,整个壁画看起来艳而不俗,富丽堂皇,光彩夺目。
水帘寺始建于年代已湮灭不可考,拒历代碑刻记载,宋元佑三年(1088年)、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清乾隆八年(1743年)均有重修。千百年来,水帘寺时遭兵灾匪衰、据《白云宗谱》记载,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四川徵山宗林寺长老、法传临济四十一世端德和尚,朝五台归,路过桐柏山麓,睹云林峰峦,遂小住此山,并收徒传法,开坛布教。至1949年前,寺院业已荒废。1949年后,又有僧人在此结茅居耕,至“文革”时期僧人离散,千年古刹湮设于枯木败草之中。
自1983年以来,水帘寺先后多次进行修建。现建有大雄宝殿、庇庐殿、玉佛楼、天王殿、山门、僧房楼、功德堂、禅林院、罗汉堂、华藏图书馆各类殿堂房舍120多间,各类佛菩萨像120多尊其中大型精雕缅甸白玉佛像堪称中原一绝,大型木刻金刚12面,历代僧人传承保存的频伽藏一部,日本版大正藏两部经书二万余册。石塔六座,石拱桥五座,拦河坝一座,俨然一座百宝庄严的梵宇佛刹巍然重辉。
寺内有棵珊瑚朴树,是县古树名木保护树木。树龄250年。
珊瑚朴是榆科朴属。落叶乔木,高可达30米,密生褐黄色茸毛,叶片厚纸质,宽卵形至尖卵状椭圆形,基部近圆形或二则稍不对称,一侧圆形,一侧宽楔形,叶面粗糙至稍粗糙,叶背密生短柔毛,叶柄较粗壮;叶背在短柔毛中也夹有短糙毛。果单生叶腋,果椭圆形至近球形,金黄色至橙黄色;核乳白色,倒卵形至倒宽卵形,3-4月开花,9-10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四川北部、贵州、湖南西北部、广东北部、福建、江西、浙江、安徽南部、河南西部和南部、湖北西部、陕西南部。生长在海拔300-1300米的山坡或山谷林中或林缘。
珊瑚朴可供家具、农具、建筑、薪炭用材;其树皮含纤维,可作人造棉造纸等原料;果核可榨油,供制皂、润滑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