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盆地览胜 > 名胜浏览 > 白牛李氏双进士府/李胜墓

白牛李氏双进士府/李胜墓

2023-07-06 16:07:00

位于邓州白牛镇南竹筲陂村。

竹筲陂村的李氏家族,祖籍是山东青州付益都县廖子渠瓦屋李。明朝初年,因战乱移居邓土,见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于是以竹筲陂村为家,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而李氏一门二进士的故事流传了数百年。

一位是明末的文进士李瓒,字勋臣,被闯王李自成誉为“千斤进士”;另一位是清代乾隆乙丑年武进士李抡魁,字殿选,被清朝皇帝封“过路影壁”。

双进士府.jpg


李瓒生活在明末清初,自幼接受良好的家教,稍大一些入学私塾,饱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同时还坚持不断的练习武功强身健体。聪慧过人的李瓒弱冠之后乡试、省试、京试连捷考中了进士。本应由朝廷任职,但是明末官场腐败之风猖獗,从小就敬仰严子陵风骨的李瓒,愤然离开京城,回归老家竹筲陂,每日读书之余练习武术,韬光养晦。

话说闯王李自成从陕西一路杀来。得知闯王部队已跨过严陵河向南进发,即将到达竹筲陂村时,李瓒非常高兴,他运起气功抱起一个重约千斤的大石磙,架在竹筲陂村寨东门外一棵丈余高的树杈上。恰好李闯王的先锋官赶到,他不知道李瓒此举有啥意思,不敢擅做主张,急忙禀报闯王。

闯王听报后,稍加思索即下令道:“安原计划进驻竹筲陂寨造饭,进寨不得无礼。”进寨后,进士李瓒和众乡亲杀猪宰羊热黄酒,盛情款待闯王。席间与李自成开怀畅饮,说到抱石磙上树时,李瓒含笑不语,让李自成猜猜。李闯王会意,用手指在左手掌写到:明朝进士实(石)心实(石)意欢迎同根异枝的宗亲到来。写罢目视李瓒,心有灵犀,二人会心地哈哈大笑起来。

李闯王赞叹道:“竹筲陂地灵人杰,千斤进士文武全才也。”言罢抽出腰中宝刀,在进士府客厅的柱子上砍了一刀。对于李自成砍的那一刀,人们又多种见解:有的认为李闯王只杀朱(柱)家的谐音,不杀自己人;有的认为闯王是做个样子,不让官府事后找李进士的麻烦。

一百多年后的清乾隆年间,李氏后人又出了一位武进士。李抡魁,字殿选,是李瓒的重孙子。他自幼习武学文,少年时便慨然曰:“大丈夫生当带兵,走万里外,为社稷效力”。入武庠(武校)习武后终日苦练武术,甲子年乡试中举,乙丑年京试一举得中武进士,授任皇宫后门侍卫。

有一天,乾隆皇帝到皇宫后门外散步,见李抡魁气宇昂然,便命他舞刀观其武功。李抡魁见皇帝让自己献武,心里既高兴又十分紧张,就在他将宝刀舞的风驰电掣时,突然手心一滑,那刀突然落地,李抡魁不慌不忙,用脚一勾一挑,利索的把宝刀抓在手中。乾隆问曰:“此为何招?”李抡魁答:“此乃青龙过江之招。”

乾隆听罢微微一笑,对近身侍卫说:“此人身手不凡,口才也蛮好嘛。”一年后李抡魁擢升为乾清门御门待卫,并获得出入宫庭的机会。于是跨马征战,屡建奇功。

乾隆辛酉年间,内蒙古准格尔部不断地挑起战事,李抡魁奉旨带兵平息内蒙准格尔部叛乱。

乾隆癸亥年(1743年),维吾尔族的贵族大、小活卓兄弟发动叛乱,皇帝派兵镇压,李抡魁带领三百余骑随同参战。不久即击溃叛军,使大清帝国重新统一了新疆。李抡魁一生曾参加过大小战役十余次,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被朝廷记大功三次。

李抡魁看到各处叛乱都被平息,出现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他自动请旨辞职,说自己不愿白吃朝廷俸禄给百姓增加负担,自愿解甲归田,并表示一旦朝廷有事,保证奉诏即动。回乡前,皇上赐他“进士第”匾额,还口谕:“准建过路影壁一座”,以示对李抡魁武进士的褒奖。

然有“好事者”遍查邓州进士名录,未见此二人踪影,看来传说的可能性大。

不过李氏进士府的阁楼盖的很精致,是十里八村少有的,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村民们拆了之后,分了木料,搭建自己的房屋。


李胜为竹筲陂李氏始祖。据清嘉庆八年碑载,李氏是山左人,明初迁河南居邓州。此墓为李胜与妻潘氏合葬墓。

李胜墓.jpg


Copyright ©2011 南阳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

南阳大观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1683755 blxx@list.alibaba-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