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盆地览胜 > 名胜浏览 > 拐河关帝庙/中原野战军战地医院旧址/千岁树

拐河关帝庙/中原野战军战地医院旧址/千岁树

2022-11-22 10:11:59

位于方城县拐河镇西关村。

拐河镇关帝庙重建于公元1725年,现存有重修关帝庙碑记的石碑一通。关帝庙有卷棚三间、大殿三间,东西跨院各三间,卷棚室外台阶下,有东西厢房各七间组成,整体方正对称。

拐河关帝庙.jpg


大殿后门的门匾上书有“义之尽”三字。石刻,行草,结构严谨,章法呼应,端庄大气,苍劲有力,镶嵌在方大厚实的古砖墙壁内。义之尽,语出《礼记》:“仁之至,义之尽也。”原指古时年终极虔诚地祭祀对农业有功的诸神万物,以为报答。后引申为义气到极致,有空前绝后之意。

相传,“义之尽”三字是几百年前拐河镇西关村一德高望重的老秀才所书。老秀才熟读经书,可屡试不中,连个举人也没捞到。但他一生为人仗义,声望很高。73岁那年,无偿题写义之尽三字。他废寝忘食,反复练习揣摩,耗尽精神,浸透心血,终积劳成疾,书成人亡,让人唏嘘,留下一段传奇。

关帝庙大殿后有一高土坡,原来二十多米高,俗称点将台或将鼓台。登上土坡,西南七峰可望,澧河环南山东流,往北望,一条形如巨龙的土岗绵延而来。

尤为珍贵的是清末镇人从澧河淤沙之中发现,后被道人镶入关庙东道院道房堂壁之上的那一方晋代诗画石。这方由东晋名宦顾和浴手敬书的诗画石呈竖幅式矩形,高1.36米,宽0.71米。依其落款,当为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秋月刻石,上半部刻有《诸葛武侯躬耕歌》,全文如下:
  “躬耕南亩乐如何?吃也靠着,穿也靠着;力勤粪多做生活,麦也添多,谷也添多;耕三余一要斟酌,丰也不错,凶也不错;浪荡嫖风与赌博,家也消磨,产也消磨;乞求邻家借升合,张也推拖,李也推拖;赤手空拳泪如梭,妻也不乐,子也不乐;一家饥饿可奈何?冻也忍着,饿也忍着;亲朋看见无人作,你也改过,我也改过;粘体涂脑甚快乐,吃也在我,穿也在我;不向旁人借升合,哪怕他张推拖、李推拖。”
  下半部刻有诸葛亮画像。画面上的诸葛武侯头戴三梁进贤冠,手执鹅毛羽扇,神情泰然地端坐于草庐之中。庐外青松苍劲,翠竹挺拔,太湖石形态离奇,美人蕉生机盎然。更有晓岚流云在缓缓游动,俨然一处迷人仙境。

1943年,关帝庙来了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他们和当地乡绅共建了一所私立初中澧阳中学。生源遍及方城、叶县、鲁山等地。青年学生在地下党员刘培芝、张书芬等人影响下,以校歌中“改造社会,开发地方,建设新中国”为座右铭,发起抗日救亡宣传,发起反抗强暴的正义斗争。后来,杨全保等人投身革命,成为国之栋梁。

1947年,拐河镇解放后成立了鲁南县军管政府,成为解放军解放南阳的战略后方之一。1948年5月25日,中原野战军发动宛东战役,鲁南县独立营参战。全县各区、村人民群众在县委、人民民主政府领导和组织下积极支前。在一区孤石滩设立兵站,由该区政委王文达任站长,负责向设在五区张良镇的中原野战军后方医院转送伤员,拐河以东的各村群众全部动员起来,出牛车200辆,担架100副,转送伤员500余人,并在拐河关帝庙设立战地医院,接收和转送伤员800余人。人民群众给予伤病员送去大量鱼肉、鸡蛋等食品进行慰问。

半个多世纪以来,关帝庙大院大部分时间被学校占用。先后为方城十中、六中、方城四职高,再后来为拐河一小分校、拐河中心幼儿园。


西道院有棵870多岁古松柏枝繁叶茂,苍劲挺拔,更使整个庙宇勃勃生发出许多古朴与庄重。这棵树严重歪斜,不得不用水泥柱支撑。树身上赫然写着“千岁树”。然而树龄并非如此。

拐河千岁树.jpg


县古树名木档案载:此树树龄300年,高14米,胸围198厘米,树冠7米。

Copyright ©2011 南阳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

南阳大观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1683755 blxx@list.alibaba-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