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马山口镇政府东50米。
这是一座古朴的建筑。此建筑东西两排,南北各四道院,共八十二间房和面南大楼门一座。前面是广场,面积15.925亩。这里是从前的马山口区公所。修建于1940年,前身为马山口中药材商会驻地,后马山口区公所、马山口民团团部(县镇政府)也搬进去一起办公。
据《内乡县志》载:1948年内乡解放后,中共豫西六地委、六公署、六军分区司令部迁驻马山口镇,该建筑群为其办公之所。毛泽东主席曾撰写气势恢宏的新闻名篇《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当时作战指挥就在这里。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
陈赓、谢富治率领的太岳兵团奉中央军委之命挺进豫西。势如破竹的陈谢部队很快拿下了南阳属县南召的南召店。
由于战线的拉长和战局的全面铺开,一支孤军已经难以适应广阔战场的需求,1947年11月8日,陈谢兵团在南召店召开军事扩大会议,决定分兵作战,并在宛西一带开辟豫鄂陕第六军分区。
1947年11月中,奉陈赓命令,黎锡福率第39团和四纵队医院、供给部队500余人来到南召县李青店镇(现在的南召县城),成立了豫鄂陕第六军分区,黎锡福任司令员,雷荣天任政委,黄祖华任副司令员。同期,上级又下派戴苏理、郭思敬到李青店组建了六地委和六专署(也就是中共豫西南阳地委和豫西南阳专员公署),书记雷荣天,副书记徐芝寅(女)、戴苏理,副专员刘莱。
1948年5月1日,解放军四纵两个旅和豫鄂陕六军分区的39团和40团兵分三路从南召县向宛西一带发起进攻,5月4日凌晨解放内乡,5月3日解放赤眉。豫鄂陕六地委、六军分区、六专署随军迁移至赤眉镇。豫鄂陕第六军分区军政干校由李青店迁移至马山口镇天明寺。学员130人,校长黎锡福,政委傅胜勋。
1948年6月,豫鄂陕六地委改称豫西六地委。
11月1日,豫西六地委、六军分区、六专署由赤眉迁至马山口镇。马山口成为南阳的行政中心和军事战略中心。赵紫阳、戴苏理等同志当年的故居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这对研究当年南阳红色革命的历史、南阳红色政权产生的过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马山口区公所在镇政府的关心下保存的及其完善,大院内松柏沧桑、小径通幽。院内陈列着各个时期已经发现的碑刻24通,其中明清19通、民国5通。这些碑刻对马山口名字的由来、马山口商业与集贸市场、马山口建制与吏治风俗、自然变故皆有清晰记载。1976年,被定位内乡县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豫西六地委、六公署、六军分区司令部旧址保存较好,现存房屋78间,总保护面积2832平方米。其中东院瓦房33间,系主要领导赵紫阳、黎锡福、戴苏理等办公室,东二院有瓦房15间,系六地委、行署行政办公之地。东三院有瓦房19间,系后勤保障科办公地。前排有瓦房11间,系保卫人员办公地。这些为研究解放初期南阳党政史提供了佐证实物,并成为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10年被内乡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2月被评为省保单位。
马山口镇有二个碑林比较著名。马山口碑林和秦家寨碑林。秦家寨碑林在秦氏祠堂内。马山口碑林在镇政府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