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为配合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考古工作者对淅川丹江口水库库区西南部仓房镇侯家坡村李沟汉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该墓地地处低山丘陵地带,东、南临丹江口水库,共发现各类墓葬61座,其中汉墓57座。经过发掘清理共出土青铜器、陶器、玉器、铁器、漆器、金饰等各类器物1205 件。其中有铜器864件。
该墓地发现的墓葬虽不是汉代大墓,但出土器物较为丰富。这批器物中大部分器物纹饰较少或为素面,除个别器物外一般都没铸刻铭文。这种素面无纹青铜器占主导的器物特征,符合汉代青铜器的总体发展趋势。
该墓地出土的铜鼎、壶、钫等器物风格与淅川战国楚墓出土同类器物风格近似,也有些器物风格同淅川秦墓出土的器物风格近似。只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由于该地区曾长期归楚国管辖并短暂属秦国管辖,楚文化、秦文化对汉文化的影响深远。也可以说,汉文化是在吸收楚、秦文化等多种文化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新兴文化。
该墓出土的铜印,明确墓主人的名字叫李利。据此有人推断,此墓主人可能是东汉末的副车中郎将李利。
《后汉书》关于李利的记载主要要三件事:一是告密樊稠;二是劫持汉献帝;三是被曹操大将许褚杀死。
主要理由:一是出土文物时代相近或者相同。李家沟汉墓群出土铜器主要为西汉中晚期,个别器物的时代为东汉时期。这与李利生活的时代和生活背景较为接近。特别是李傕(李利的伯父)杀进长安城,杀死王允,赶走吕布以后,曾经令部下在长安城大肆抢掠三天,李利作为副车中郎将,一定获利不少。这些铜器一部分可能就是抢劫而来,所以在李利墓群里发现西汉中期、晚期以及东汉时期青铜器符合李利生活的历史背景。二是李利可能死于淅川,李家沟汉墓与历史背景相符。李利和李暹(李利的哥哥)挟持汉献帝逃到弘农郡境内。《后汉书》记载:公元前113年,西汉置弘农郡,辖境约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等地和陕西洛水、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也就是说,汉朝丹淅流域隶属于弘农郡。一直到晋朝,淅川才从弘农郡剥离出来。弘农郡的治所在今三门峡灵宝县,灵宝本来就距离淅川不远。李利挟持汉献帝,可能进入淅川境内。许诸杀死李利兄弟,夺回汉献帝这场战役,也可能在丹淅流域,或者距离丹淅流域不远。三是出土文物证明了墓主人的身份就是李利。出土了大量青铜器,且级别不高,这与李利的身份相近。出土的铜印,明确了墓主人的名字就叫李利;出土的铜弩机,说明墓主人是一员武将。这些都与汉末李利的身份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