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盆地览胜 > 名胜浏览 > 施庵兴隆观/杜之恒墓

施庵兴隆观/杜之恒墓

2025-03-05 16:03:01

位于施庵镇兴隆观村。

据《新野县志》记载:兴隆观原名唐杜镇,道观建于明朝永乐年间,鼎盛时期占地八十亩,殿堂楼阁二百余间,供奉神像百余尊,道士近百人,香火极盛。每至圣日,香客云集,百业兴旺,遂称兴隆观。明朝嘉靖年间,兴隆观主持玉清道长,修炼精深,学识渊博,又因扶危济困,惩恶扬善,教化与民,激浊扬清,名扬豫鄂两省。

施庵兴隆观.jpg


传说很久以前,有位著名的风水先生从街北方跟踪地理脉气来到兴隆观。但见沿着街北流过来的“十里河”绕街东而过,在街东南角汇成一汪湖水,然后又正南而去。兴隆观街这一带的土地,向下挖不到几尺便满是砂砸石,唯独这条十里河的河床及两岸,却是黄沙、黄土遍布。那风水先生便撂下一句“宝镜映黄沙,龙兴必发”的话头,匆匆离去。这句话从此成了一个谜。

又传,明末起义军首领李自成在南阳一带与左良玉厮杀时,被射瞎了一只眼睛,甚是恼火。于是便大开杀戒,只杀得路断人稀,扔块元宝在路上几天都无人拾走。唯独兴隆观近邻的李务村,因与闯王有特殊子系,幸免于难。传说李自成下令:李务村方圆五里的村庄,不得杀戳!若非如此,兴隆观这块巴掌大的地方恐也难保。

明清以后,新野一带发生的灾荒不计其数,旱灾、涝灾.....可兴隆观一带却总是有灾而无忧。每次灾荒后,从北边过来的逃难人,拖儿带女的,来到兴隆观。

民国十八年年惩,别的地方谷子旱不中了,人们用耙子耧去了当柴烧。

可是不久,兴隆观这一带偏又下了一场雨,没耧的谷子竟又返青,收获了几成!

大土匪崔二旦和高保胜,先后来到兴隆观, 企图一把火烧掉兴隆观,都没有得逞,最后只把个孤零零的古香亭烧掉了。

另传当年日寇侵略时,曾对兴隆观及古戏楼实施了狂轰滥炸。飞机飞得低,几乎擦着树梢。打了两个来回,数枚炸弹却都偏离了方向,只是炸坏了几间民房、几棵树,高大的戏楼和道观毫发无损。

兴隆观人世代以农为本,安居乐业,耕读传家,名人辈出。

明崇祯年间,兴隆观杜营村的杜之恒出任翰林苑大学士,曾任崇祯皇帝的老师。

清康熙年间,兴隆观近邻李务村的李汇,因仗义疏财,救了康熙皇帝的急,被接进京城任了“红灯司”,其子李元方学识渊博,能言善辩,受到康熙的赏识,被任命为礼宾司。

乾隆年间,在北京宛平县任“红笔师爷”的李元浩因护驾有功,被乾隆皇帝恩赐“帛邑库生”。同时还免去了兴隆观一带十年、新野县三年的皇粮和赋税。

廪生秀才曹承周一家,于道光年间逃荒至兴隆观居住,靠外科行医兼打造银器为生,曹承周在咸丰年间考中秀才。此后他的两个儿子曹金赢、曹金坡也考中庠生。传说曹家这是因为在街西阴宅占住了风水。

因逃难由福建搬来的杨轩堂一家, 居住兴隆观数代以后,杨轩堂于同治年间考中秀才,返回福建祭祖时,找不到杨氏家族,方知原籍族人已隐名埋姓。

光绪初年,兴隆观出了个贡生叫孙林,孙家声名大起。紧接着在杨姓家族里又出了两个庠生,他们是杨嘉翰(字书声)和杨秀芬(字俊卿)。

兴隆观的“三月三”庙会,久负盛名。古戏楼高大宏伟,每逢会期,南阳曲子、河南梆子、豫东越调、均州汉剧、马戏、猴戏、说书、杂耍等轮番登场,热闹非凡。

在杜营自然村西半里,有杜之恒墓,为县保文物。


Copyright ©2011 南阳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

南阳大观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1683755 blxx@list.alibaba-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