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新野县城北关小学(原县立第一高等小学)。
旧址原房舍已不复存在,仅留纪念碑一座。纪念碑高1.2米,宽0.8米,详细介绍了五卅运动和新野县外交后援各界联合会声援情况。现被定为新野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爆发后,在省立信阳师范上学的新野籍进步学生彤德忱和黄文庆,受中共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开展声援五州运卅动的斗争。在他们的宣传发动下,6月28日,在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成立了新野县外交后援各界联合会。外交后援各界联合会发动各界爱国人士捐款、捐物,援助上海罢工、罢市的同胞,并将北京发来的声援《号召书》作为主要宣传材料,在师生中宣讲,激发了进步师生的反帝受国执情。6月30日上午,新野各界群众千余人,在县城五瘟庙集会,抗议英、日帝国主义的暴行。彤德忱进行了慷慨演讲。大会结束后, 集会群众冒雨上街游行。声援大会和游行示威后,新野县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达一个多星期。1925年7月23日的《北京报》报道了新野县外交后援各界联合会的成立及活动情况。
新野县声援五卅运动的活动,对全县各界人士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反帝爱国教育,使马克思主义在新野得到传播,为中国共产党在新野县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