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盆地览胜 > 名胜浏览 > 师岗张集关帝庙/中原局张集会议旧址/张集地下党活动纪念碑/信阳师范教室旧址

师岗张集关帝庙/中原局张集会议旧址/张集地下党活动纪念碑/信阳师范教室旧址

2022-10-18 11:10:40

位于内乡县师岗镇张集村张集组中部。

关帝庙.jpg

原为关帝庙。坐北面南,三间,分为两层。面阔14.2米,进深6.3米,出檐0.7米,檐高5米,单檐硬山顶,脊饰兽吻。据镶在前檐西山墙的断碑记载,“明万历年间中丞张悌创建关帝庙,不知何时何人改为大王庙。民国二十五年(1936)二月,区长王斌鸠工重修”。看来这座关帝庙始建于1589年,于1936年重修。

该殿是原中共华北局中原军区张集会议旧址。1946年春夏之交,李先念、王震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大别山革命老区突围转战至此,并在此居住,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兵分西北、西南两路出发,成功与刘邓大军会合,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妄图把我军消灭在中原地区的阴谋。给全中国的解放奠定了基础。2010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两碑.jpg

在“张集会议”纪念碑旁,立有师岗镇张集等五个村,于2002年4月2日立有“中共宛西张集地下党活动纪念碑”。碑文如下:

张治华同志1947年7月,奉中共华北局郑州情报站的指示,到宛西内乡张集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数年间,他积极向上级党组织做好情报汇报,并在广大师生中宣传党的政策,发展地下党员,建立分支。经常与建在赤眉的中共南阳行署联系工作,数次领导学潮运动,反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使张集地区的革命活动轰轰烈烈,大批青年在建国前后纷纷参加革命,为解放祖国华南地区、西南地区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出一份力量。我们永远牢记这段历史。今立石刻字,以示铭记。



信师.jpg

1938年初,为了躲避日军飞机轰炸,建立于1903年的信阳师范100多名师生来到了张集,当时的张集为旧政府内乡县的一个区,驻扎有地方民团,社会治安较好,这是师生到此的重要原因。

因为中原地区多数地方受到日军侵扰,一同来这里躲避战乱的还有桐柏淮阳中学、南阳一中和内乡菊潭中学。因为时任民团团长聂相岑热心教育,对外师生的到来给予了大力支持,用不到一年时间,建成了包括两座小洋楼和两座木楼在内的新校区,先后接纳了上千名师生在这里就读。小洋楼的东侧,至今还留有学校为聂相岑表功的“兴学纪念塔”。

当时与信阳师范师生同来的,有一位叫美士达的荷兰女教师,按照她的设计,伪政府征用方圆20多公里的工匠,建成了两座小洋楼。除五间楼由信阳师范使用外,菊潭中学和南阳一中先后使用了九间楼。1945年抗战胜利后,信阳师范从这里迁走,两座楼又被当地的内乡初师、中学和小学所使用。

张集村小学隔壁的大院内,留存的14间信阳师范附属教室保存完好。此建筑为砖木结构,两层中西风格结合的木质楼房,与师岗镇政府院内5间礼堂均为当时省教育厅拨款,信师所建。此为抗战期间西迁内乡诸多学校唯一珍存的建筑,对于研究抗战期间学校西迁以及民国时期中西建筑的融合,提供了难得的实物。

Copyright ©2011 南阳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

南阳大观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1683755 blxx@list.alibaba-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