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盆地览胜 > 名胜浏览 > 淅川民俗馆/南水北调移民纪念碑

淅川民俗馆/南水北调移民纪念碑

2022-10-19 17:10:45

淅川县民俗馆又名淅川县万家民俗馆。位于金河镇江沟村沟口东200米,金河初中西南600米。

是中原第一座专业的民俗博物馆。展馆面积3860平方米,整个建筑掩映在周围的湖光山色中。博物馆集陈列展示、民俗文物研究和游客服务三大功能于一体,于2021年5月1日对外开放。

移民纪念碑.jpg

2020年,淅川县委县政府在做大做强淅川旅游文化工作的指导方针下,十分重视对移民民俗文物的保护,这一思路也得到了李爱武先生的大力支持,“万家民俗馆”由淅川县造纸厂迁移至金河镇南水北调移民文化苑内,并正式更名为“淅川县民俗馆”。调整后的淅川县民俗馆实现了建筑面积的扩容,从原来的2000平方米扩大到3860平方米,展陈内容紧密围绕“民俗”展开,全面展示了民俗实物作为人类长期生产生活使用物品的丰富性和真实性,用大量的实物见证了人类生产工具的更替、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见证了人类在发明工具、使用工具中的聪明才智。

淅川县民俗馆一楼民俗实物展厅,二楼中原古家具展厅、三楼牌匾展厅及古灯展厅四部分。

一楼民俗实物展厅,以场景展示为主,涵盖十五个坊馆,分别是书房、琴房、喜堂、卧房、粮仓、厨房、铁匠铺、木匠铺、缝纫铺、老药铺、磨坊、豆腐坊、老茶馆、酒馆、佛堂。各个不同坊馆,围绕古时人们的“衣食住行”,生动地还原了生活的各个场景及所使用到的实物,使参观者能够瞬间“穿越”到旧时,一目了然地知晓并亲身体验当时人们的真实生活。

二楼中原古家具展厅收藏了明清至民国时期的豫作家具3746件,种类主要是床、桌、椅。这些古家具是馆长万振红先生历经30余年,跑遍河南省每个乡镇所收集,为后人研究中原古家具提供实物支撑。万馆长不仅在实物考察、文献调研、工艺技法等方面对豫作家具颇有心得,近年来更是潜心研究著书,志在为豫作家具“立传”。家具是一个家之所以成为家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也是人们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的见证者。馆内的3000件明清家具,以中原家具为主,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向人们传递着各个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惯。一直以来,万馆长与北京家俱博物馆、北京古家俱修复专家张春林、香港资深家俱收藏家将念慈、日本白木幸子、河北邢台几位大咖、郑州张世科、三门峡冯老二、孟州乐乐、开封古家俱馆等多位国内外行业巨头们持续进行专业学术交流,让豫作家具传承千年的文化得以弘扬。

民俗馆的三楼分为两个区域:一为牌匾展厅。牌匾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符号。是融汉语言、汉字书法、中国传统建筑、雕刻,绘画于一体,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身的综合艺术作品。淅川县民俗馆中所藏的102块牌匾每一块背后都有一个,或感人、或警醒,或发人深思……。二为古灯展厅。三楼1000平方米的展厅,满满当当地陈列着1500多件古灯老烛,她们从从汉代走到民国,各式各样、形态各异。这些古灯是黑夜中的希望,如夜空中的浩瀚星辰,闪耀着光芒,静静地向人们诉说着千百年来历史的发展和世事的变迁。正是她们的存在让淅川县民俗馆三楼古灯展厅成为中原古灯收藏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古灯文化展览馆。

淅川县民俗馆一直致力于收藏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史资料和珍贵文物,众多的文物史料无不彰显着民俗文化的深邃与丰富。

淅川县民俗馆是南阳师范学院及河南大学的“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被淅川县教体局授予“淅川县中小学生研学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教授及博士生数次到馆进行考察调研。淅川县民俗馆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第二课堂活动场所,自2018年起,共接待包括县五小、谢岭小学、水田中心小学、塘坊小学在内的小至小学生,大至耄耋老翁在内的参观游客5万余人,得到了县领导及学生家长的充分肯定及高度赞扬。


南水北调纪念碑位于民俗纪念馆东,金桥路西端。移民文化广场中央。广场两侧设立大型的移民雕塑群,背面镌刻着移民户主的名字。


Copyright ©2011 南阳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

南阳大观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1683755 blxx@list.alibaba-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