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香严寺东北竹林中。
现存塔院占地200平米左右,坐北面南,大门进去是一个照壁,照壁上壁画内容已无法考察。正房三间,明间造一砖塔,七层,石质宝瓶式塔顶,中间镶嵌有塔碑,中刻“国师慧忠之灵几”字样,高度够不到脊檩,东边为三间厢房。院内,原有唐朝代宗为香严寺开山鼻祖慧忠国师修建的无缝宝塔一座。
塔院碑刻
南阳慧忠(675年-775年),是唐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国师。俗名冉虎茵 ,法名释慧忠,世称南阳慧忠国师,谥号大证禅师。唐代越州诸暨(治在今浙江诸暨)人。博通经律,法受双峰,是禅宗六祖惠能门下的五大宗匠之一,与菏泽神会共同在北方弘扬六祖禅风。他备受唐朝三代皇帝的礼遇,受封国师,常被尊称为慧忠国师。
唐中宗嗣圣七年(690年)慧忠在淅川白崖山的党子谷,修炼四十余年,道誉甚高。曾经有盗贼进入山中,以刀胁持,慧忠禅师禅坐不动,盗贼钦服而退。
唐玄宗在位时,非常钦佩慧忠的道誉,开元八年(720年)时,将其迎往京城长安,后担任南阳龙兴寺的住持。安史之乱期间,慧忠离开长安,隐遁山林。
上元二年(761年),唐肃宗派使者又将他迎回长安,敕住千福寺,后又移居光宅寺。他向皇帝阐述“理人治国之要,畅唐尧虞舜之风”,受到肃宗的肯定,待以国师之礼。他诏请朝廷于武当山立太一延昌寺,又于白崖山党子谷置长寿寺(今香严寺),各置大藏经一部。
大历三年(768年),唐代宗召请慧忠入宫传法,后赐居宝光寺。大师随宜说法,极受尊崇,僧俗弟子逾万人。
大历十年十二月(775年),慧忠圆寂,谥号“大证禅师”。
根据香严寺内相关碑记记载,唐代宗派使者在白崖山清风岭建无缝宝塔存放慧忠遗骨。但到明末时,唐塔毁于雷雨大风。1721年,康熙朝名僧颛愚谧禅师重修了慧忠塔,为示尊重,他将塔修在院内,由僧人守护祭奠。这重院落,命名为塔院。
1964年,磨沟村枇杷园和寺南沟、钻子沟、岗庙四个小组在院内开始办学。1972年,塔被拆除,塔院也房倒屋塌。
现塔院前有一白果树,粗数围,高近百米。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据考证,该树为明代香严寺方丈仁山毅禅师所栽。
塔院东北角,院外有一棵高大的桦栎树。树身上长有一棵胳膊粗的攀援植物。一棵高大威武,一棵温柔缠绵,好似一位甜甜的“美女”拥着“将军”,称之为“美女报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