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盆地览胜 > 名胜浏览 > 大石桥乡冯异庙/杜氏宗碑亭/清风岭古墓群

大石桥乡冯异庙/杜氏宗碑亭/清风岭古墓群

2025-03-30 09:03:48

位于大石桥镇清风岭村白坡。

大石桥集镇大约有8公里左右的清风岭有一个庙,至今犹存。这个庙没有名字,因为小地名叫白坡,所以叫白庙。据推测,白庙就是冯异庙。

冯异庙.jpg

这座庙建于东汉,极盛于明清,衰于民国,毁于文革。上世纪八十年代,信众自发在原址上建小庙一座。

明代诗人李衮的《登汉王城望冯异庙》一诗,提到冯异庙。

将军何处去,大树日萧萧。

地古徒存庙,山空远见桥。

河流思帝绩,城堞起民谣。

徒倚荒烟外,长歌兴转(传)遥。

(注:李衮,1531年-1609年,字于田,号少庄,晚年自号黄谷山人,出生于南阳府内乡县顺阳川(今淅川县李官桥镇)。其父为李宗木,其弟为李荫。嘉靖三十二年考取进士,进翰林院任庶吉士,后被授予检讨一职,但由于为人清高,不谄媚,后遭宰相严嵩陷害,被贬至陕西阳城县任县丞。此后历任大名府判官,池州府同知,南京刑部员外,礼部仪制司郎中。李衮因厌恶时政,无心当官,41岁时辞官回乡,隐居内乡县城东关自己开辟的“足园”(今内乡县菊潭公园),专心著述。并与父亲、弟弟捐资修建了李官桥,淅川李官桥由此得名。)

冯异是东汉刘秀的大将。在跟随刘秀前,冯异是父城的守将。光武帝刘秀起兵后,冯异便跟随刘秀,做了随军主薄。主薄是掌管军中文书的官,类似于现在的秘书。一位大将军竟然甘愿做一位小秘书,这不能不让人费解。然而,冯异的秘书工作做得心甘情愿,尽职尽责。一次,刘秀遭人追杀,逃到了淅川县大石桥乡清风岭一带,又遭遇暴雨,衣服全湿透了,又饿又冷。在休息的时候,同样浑身湿透的冯异顾不得饥饿,急忙找来柴火,一边烧火让刘秀暖身体,一边讨回一碗绿豆粥给刘秀吃。这件事让刘秀非常感动,并终生不忘。冯异跟随刘秀,军功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刘秀落魄的时候,冯异到河间募集士兵,让刘秀东山再起。在讨伐王朗的战斗中,冯异更是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应侯。可是,冯异的官越大,越是谦虚谨慎。在路上遇到其它将领,无论官职大小,冯异都主动让路。每次打仗的间隙里,众将都坐在一起谈论自己的功劳,唯独冯异独自一人坐在树下,默不作声。因此,将士们都称呼他为“大树将军”。刘秀攻破邯郸后,开始改编军队,士兵们都争着要跟随冯异,可见冯异的品德之高。冯异庙也叫大树将军庙。

刘秀称帝后,原来的开国功臣都被刘秀摘去了兵权,而唯独冯异却拥兵关中。冯异担心刘秀对自己起疑心,多次上书请求回京。光武帝不许。公元30年,冯异带领一家老小来到京城朝见光武帝,并有意把家眷安置在京城,作为人质。可是,光武帝不仅没有猜疑冯异,反而赏赐了冯异很多财物,亲自送冯异携家眷西归。冯异死后,刘秀想起冯异对自己的种种好处,特别是想起在淅川县大石桥乡清风岭一带冯异为自己烧火和乞讨绿豆粥的往事,感激万千,便命人在当年冯异为他烧火取暖的地方,建一座庙,以此表彰冯异忠君爱国和谦虚谨慎的美德。


据杜氏祖先碑亭记载:

杜氏宗亭.jpg


我清风岭(原名老虎岭),杜氏始祖讳弘于明初相妻王氏自山西洪洞迁来,子孙繁盛,年代久远,不可悉考。到清初,我先祖讳生光始复帮族排序二十代——生怀天德林元复殿文国平仕自慧万年兴家邦。先祖故世后葬于穆家台前,一七七八年由其孙辈立此碑以招先示。后一九三一年因丹江洪水危及祖坟,由杜文焕招族人迁祖坟于侯家沟柏树岭下,并于一九六六年平坟时,会同杜国显、杜吉秃、杜章女将碑志保护下来。今有杜宝清、杜国柱、杜国俊、杜平山、杜双林、杜丰林等筹划杜氏族人集资建碑亭于白坡下,背依大山,面朝丹江,俯视祖居。村落左邻祖莹,右伴老虎岭,以保存杜氏家族历史、崇祖兴业,为祖先争光。同时序排二十代传于后人——崇族振中华仁义志信永尚学奉功勋英才乾坤扬。

二00三年夏


在清风岭村有春秋战国古墓群,为县文保单位。

Copyright ©2011 南阳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

南阳大观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1683755 blxx@list.alibaba-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