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新野县城解放路南头,南城门巷门南。
根据史料记载,新野南城门修建于明朝,据传说在城门里有刘备驻扎新野时修的土城。
现存新野解放路南边的古城门,便是三国时期传说中新野南城门遗址,现在的城门是1995年在原址上重建的。城墙宽约2丈,高3丈,古朴典雅、威严庄重,古风汉韵油然而生,是体现新野古城最有利的佐证。
东汉末年刘备屯兵新野,为方便百姓,在南城门外挖掘一眼大井。之后,后人在原古井上盖了两块石板,石板上钻有四个洞眼,又在井旁植了柏树一棵。于是“一柏二石四眼井”的便流传开来。
新野南关有一条弯曲大街,形如木梳背,故称“木梳背街”,街的东北头有个“一百二十四眼井”。
关于“木梳背街”和“一百二十四眼井”,有个传说流传于世。
相传,很久以前“木梳背街’并不弯,街上住着老秀才,60余岁,常自叹命薄。秀才向一位风水先生倒苦水,先生称愿帮他找块风水宝地。秀才得意,请先生至家中,愿以重金酬谢。先生于城内外逛了一圈,故作惊喜,对秀才说已找到龙脉,此贵地圆圆似背以南门外通衢为首,祖坟埋在南门外街中心,后辈定能出一斗二升芝麻的官且世代出将入相!说罢领赏辞行。 而秀才则急于将祖坟迁到那里。但转念一想,城南门外为交通要道,官府必不会允许。思前想后,决定拼上老命,只为后代飞黄腾达。秀才将儿子们唤到面前,交待了后世。
第二天秀才听说县太爷到南乡视察,便早起在城南门外等候。县太爷马车经过时,秀才—头钻到车轮下,当场毙命。秀才的儿子们又哭又闹,一番纠缠之后,达成和解,县太爷不花一文钱按秀才家人要求,允许将秀才埋到南门外街中心。就这样城南门外拱起一座坟丘。但是,也阻挠了往来的行人车辆。百姓怨声载道到县衙请愿,县太爷将错就错下令将街道绕到坟丘西边。从此这里就成了条弯形的街,因形似“木梳背”,故人们称呼其为:木梳背街。
不久之后,县太爷得知事情原委及秀才的阴谋大惊,但又不愿让秀才占了风水宝地,以免秀才儿子们封侯拜相找他复仇。县太爷越想越怕,忧虑成疾。风水先生得知县太爷心病,登门求见,扬言能治好。风水先生说:“老秀才生前给了100两银子,才帮他找了块龙脉。我会看风水,也会破风水!”秀才说完,县太爷当即奉上200两银子。先生得到赏银,说道:“绕着那座坟打一百二十四眼井就能截断龙脉。从井眼里取一些土添到自家的祖坟上,地气也会跟着转移过来。”
县太爷得了“破法”,如释重负重,凑足3000两白银让管家依法打井。而风水先生则暗中唆使秀才的儿子们到工地上骚扰。正当管家束手无策时,风水先生过来,说有办法帮他渡过难关,但事成之后,余下的银子两人平分。经过两人私下协商,风水先生开始负责挖井事宜。
先生让工人在打好的井上,盖上一块大青石板,板上凿四个窟窿,井旁植柏树一棵,树下摆两块长石板。经过这么摆弄,秀才坟墓边 出现了“一柏二石四眼井”!管家见到连声称妙遂将余银平分。又包上些井土向县太爷交差。就这样,风水先生哄杀了老秀才诓骗了县太爷,空手而来满载而去。多年以后,秀才的儿子没当上官,那块坟地也渐渐被人们无视,随着柏树枯死,青石板被人搬走,只剩下一口四眼井,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