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集泰山庙原址位于新野县樊集乡樊集村,泰山庙中心校(新野二高)内。
据历史记载,当年泰山庙靠近白河码头,是商贾云集之地。泰山庙庙会每年三月二十八起会,一兴就是三个多月,湖、广、杭、浙等地殷商大咖竞相赴会,泰山庙也因庙会的兴盛闻名全国。泰山庙占地6.67公顷,为规模宏大、多重、数进、排列有序的砖木结构建筑群。北为大殿,前檐接卷棚,两侧为廊房;中为马殿,两侧为钟鼓楼;南为山门;对面为“霓云楼”。
1938年,日寇轰炸新野县城,新野一中(新野一高前身)为躲避轰炸,把学校搬到离县城30多里的樊集泰山庙。房舍根据教学需要全新改建,只剩下泰山庙旁的泰山亭,默默记载着千年的故事。
如今坐落在泰山亭前的两块石碑也清晰地记载了泰山庙的兴盛:右边一块石碑记载泰山庙建于宋,兴于元;左边那块石碑记载了清朝重修泰山庙的盛事。
泰山亭同泰山庙同岁,始建于元朝天历元年(1328年),全亭大部分为柏、檀、松木质结构,仅有少许泥砖材料。亭开四檐、上排琉璃瓦以利防水腐蚀;四根柏木质亭柱如巨人手臂支撑此亭近七百春秋,仍片瓦未伤;亭内上顶壁精笔绘有祈福拜天、孝理礼仪、建庙传说等彩绘;亭前左右各有一两米高石碑,皆为泰山庙遗物,上书建庙起因经过和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描述以及皇家碑文;两碑中间有一千斤香案,相传为古时南来北往文武官员下轿、下马膜拜而设。
漫步在泰山亭旁,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袭来!亭中间“泰山亭”三个大字端庄典雅,两边一副“泰山传太古,四海接九天”的楹联,正对东方,字体古朴,厚重大气。漫步亭中,东边匾额上书“红霞”二字,寓意紫气东来,红霞漫天,生命的气息、正气的能量顿时涌动;西边的匾额题写的是“清风”,清风徐来,令人肃然正身。在小亭内上方其余四面,还有名家撰写着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杨万里、杜牧、柳宗元分别描写四季景色的名诗佳句。扫视一周,如椽大笔飞龙走凤,四季美景尽收眼底。
樊集新泰山庙
在泰山庙西北有棵古柏,树形呈“7”状。是古树名木保护树木。
保护编号豫RL19,树龄150年,树高8米,胸围119厘米,树冠7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