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宛城区溧河街道詹庄村牛郎庄自然村。双铺交通枢纽东南700米。
此前,村南有桥叫牛郎桥,村以桥名,叫牛郎庄。此村有300多口人,有许多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相吻合的传说习俗。
当地人传说:牛郎织女其实都是凡人,是地道的南阳人。牛郎是南阳城西二十里的桑庄人,织女是城南二十里史洼村(俗称织女村)人。织女私奔嫁给了牛郎,织女家人发现后把他们拆散了。牛郎寻找妻子来到史洼村附近住下,随后便形成了如今的牛郎庄。如今每年七月初七,牛郎庄不仅传承着“炸巧果”、“乞巧”、“祭祀”“赛牛会”等习俗,并且在这一天早上,老人还要把公鸡杀掉,怕它提前报晓而缩短牛郎织女相会的时间。
在牛郎庄南有一座小桥,小桥边有一块一人高的石碑,石碑临着一条小溪。据传说,这条小溪叫石榴河,那座桥传说叫“鹊桥”。按碑文记述,石榴河的对岸有个史洼村,清朝前期叫织女村,传说该村是织女的家。两个村相距不到两公里,两村中间就隔着这条不大的石榴河。当地人就把两村之间的石榴河,比喻成王母娘娘划下的天河。
因牛郎织女故事的影响,史洼村女不嫁牛郎庄男,已经成了当地的风俗。牛郎庄和史洼村的孩子在一起读书,即使互有好感,也从不谈恋爱,村里人都知道这个禁忌。相传自汉代以来,无一桩史洼村女嫁牛郎庄男的婚例。两地不通婚的原因是牛郎和织女是“仙凡配”,没有善终,被视为一个悲剧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