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树湾位于南阳城北约10公里的独山脚下,是通往南召、鲁山的必经之村寨。
1947年12月,蒋介石任命王凌云为第13绥靖区中将司令官驻守南阳,在此布设前沿阵地,并修筑了防御工事,以防北面的共产党军队攻打南阳。王凌云部及一些地方杂牌武装常在槐树湾驻扎防守。
(占位图,与本文内容无关)
1948年4月,我豫陕鄂六分区独立团(原十三旅三十九团)在南召石门一带休整,得知情况后,即派侦察员到槐树湾进行侦察。侦察员确认该村仅驻有敌杂牌武装几百人,战斗力较弱。但是寨墙很高,而且又完好无缺,异常坚固,墙外还有一条寨河作屏障,易守难攻。
团领导听取侦察报告综合分析后,随决定消灭这股敌人。具体部署是:利用夜晚发起战斗。派出哨兵在独山方向严密警戒南阳增援之敌,其余部队迅速对槐树湾村进行包围。一支小部队从村东进行佯攻,大部队放在村西门的主攻突破点上。
天黑以后即我军由石门出发,晚12时许到达槐树湾地区。进攻部队乘黑秘密地运动到寨河前沿,敌人也没察觉。担任主攻的我一营二连的陈排长带领爆破组,越过寨河沟,抵进西门边,迅速把炸药放在一扇门下,拉燃导火线,敏捷退到安全地带。“轰”的一声巨响,寨门被炸开了。村东我伴攻部队听到了爆炸声,立即向村内发起进攻。村西我军大部队随即冲进村中,然后兵分两路,一路扑向敌人住房,一路从寨墙上向南迁回包围敌人,防止敌人向南逃跑。村中敌人被突如其来的袭击搞得晕头转向,指挥不灵乱成一团,有的举手投降,有的仍在负隅顽抗。战斗持续了约一个小时即胜利结束。
第二天快七点钟的时候,从独山方向传来枪炮声。团领导判断是南阳之敌来救援了。随派小股部队在村西高地进行抵抗,大部队押着几百名俘房向北转移。我阻击部队在保障主力安全后,也边打边撤。大约走了20来里地,我们占领了一处有利地形,对尾追之敌进行了有力还击。敌人怕中埋伏,不敢前进,只好退回南阳城。
槐树湾奔袭战除毙伤敌人(人数未知)外,共俘虏敌人200余人,缴获一部枪支弹药。
(摘自《南阳县文史资料》一九八八年三月 第二期 王毅 文)
近代以来,不少槐树湾人为民族独立、全国解放和建设做出重大贡献,有的还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其中载入《南阳地区民政志》烈士名录的就有三人。让我们记着他们的姓名 :陈天瑞、牛清波、张学庆(以牺牲先后为序)。
陈天瑞,1908年3月生,1944年2月参加革命,任南阳白河大队司务长,牺牲于1948年4月。
南阳地方文献收藏家武学贵收藏的1961年7月23日签发的陈天瑞烈士光荣证存根(图中“口内失踪”应为国内失踪)
牛清波,1920年2月出生,1939年1月参加革命,任解放军六旅南阳地区情报员。牺牲于1948年7月。
张学庆,1917年生,1949年1月参加革命,第二野战军第12军35师103团战士,1950年12月牺牲。
上世纪50年代,村人李明成、赵学贵、张喜志、阚玉德、张振宇、卢天顺、张志发等10余人奉命奔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
1979年,村人何海等多人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