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府文庙,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单檐歇山,面阔五间22米进深三间14米,台基高1.6米,殿前平台东西26米南北15米。文庙建筑落地柱24根其中檐柱16根,金柱八根,檐下斗拱七跳三(假)昂共计36攒,其中柱头科斗拱12攒、转角科斗拱4攒、平身科斗拱20攒。其四周檐部使用七踩三下昂斗拱,其建筑规格为当时南阳市城区之最。殿脊透花雕龙,两端有鸱尾,张口吞脊,中塑麒麟,形态生动。戗脊上饰以人物走兽,立有庞涓、韩信、周瑜、罗成四神将。殿内有大红明柱八根,中间有贴金雕花神龛,雕工精细,金碧辉煌。孔子塑像高达两米,戴冕执圭,面南端坐,颜回、曾参、子思、孟轲四贤塑像分立两旁。
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载:“南阳设学起于汉,其为庙专祀孔子盖自唐开元始。”明府学址在东关,清初移城内故唐王府,改明府学为先农坛(今进元街东先农坛夹道),今废为民居。《新修南阳县志》亦云:“府文庙旧在延曦门东(先农坛),顺治十年(1653年)移建县治东北故唐王府。”
2011年12月府文庙所在的王府饭店自行修缮。由于施工人员没有文物意识和古建筑的修复经验,出现许多错误,南阳府文庙的历史风貌被破坏。
其主要错误:
1.正吻装反。2.戗脊没有戗兽。3.兽前跑兽位置数量错误,戗角错4.垂脊上不应装跑兽,垂兽样式错。5.正脊的鸽子宝顶没有依据。6.裹陇捉节“一抹黑儿”。
正吻又称“大吻”“龙吻”,口向内以吞脊,“背兽”朝外上有“剑把”,尾向内冲。这样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构件偏小不说竟然装反。
四条戗脊应装戗兽,戗角自套兽以上为螳螂勾头倘头撺头再上是方眼勾头(不应该是探出的蝎子尾),其上安放仙人骑凤后面依次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安放数目由柱高确定,每柱高两尺放一个,得数须为单数。或在兽前总长减去一块筒瓦范围内计算,得数也要单数。从戗角的仙人开始连瓦安放不能隔瓦,南阳府文庙应放五个为宜(不含仙人),最后一跑兽隔一瓦安戗兽。
垂脊不该装跑兽。这种情况出现在府文庙让人摸不着头脑。
垂脊垂兽的样式与清代建筑的垂兽差别很大,是现在人臆造的,不应用在文庙这样的文物建筑上,应该原样制作。正脊的宝顶鸽子,不符合清代官式建筑规范。在国内各地文庙也没有例子。裹陇捉节,正脊、垂脊、戗脊的细节全是”一抹黑儿”。本应最大程度保留原构件,但府文庙修缮却是最大限度更换旧瓦件。垂脊戗脊的夔纹砖全成了新的。
古建筑的每个做法都有代表意义。清代建筑严格按照《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要求建造。今人对清代古建筑同样依据清工程做法修复,并且强调原工艺原材料。本该是文物部门主持的文物修复却全权由厨子施了工。结果正是“画虎类犬”“不伦不类”“暴殄天物”。
作为省级重点文物的府文庙大成殿至今被王府饭店作为餐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