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盆地览胜 > 名胜浏览 > 省历史文化名镇——邓州汲(㴔)滩镇/山陕会馆/汲滩博物馆

省历史文化名镇——邓州汲(㴔)滩镇/山陕会馆/汲滩博物馆

2025-03-14 09:03:24

   汲滩镇,隶属于邓州市,地处邓州市东部,东南分别与新野县上庄乡、王集镇、歪子镇毗邻,西南与腰店乡隔河相望,西与白牛乡交界,北与穰东镇接壤,距邓州市区18千米,区域总面积87.45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6月,汲滩镇下辖2个社区、30个行政村。

㴔滩.jpg

汲滩镇因湍河东流,急转而南,至后湾有赵河汇入,水流湍急,形成急流险滩,称“急滩”。明初,焦、廖、孙、刘等姓来此经商,渐成集镇,镇以滩名,明中叶,商人忌“急”,改为“汲”。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邓县二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为㴔滩镇。先后改为㴔滩区、白牛区、元庄乡,2005年10月,撤销元庄乡,整体并入汲滩镇。

历史上的汲滩镇是湍河、赵河、严陵河三河交汇处的水陆码头、咽喉重镇,当时湍河水深流急,汲滩自然成为邓州水陆货运的商品集散地,非常繁荣,素有“小汉口”之美誉。

   清代雍正年间,山陕商贾便在此(现在汲滩中学所在地)兴建山陕会馆(也称西商会馆),乾隆年间又不断扩大规模,重新修缮。

   明清时期,邓州经济活跃,在邓州兴建的会馆有十五处之多,在这些会馆中,当属汲滩的山陕会馆最为讲究。

   如今的邓州市汲滩中学的入门主干道应是当年的山陕会馆大道所在地,大道中轴线上的建筑既没有了当初的马殿(内塑有关公赤兔马像)、悬鉴殿(戏楼)、石牌坊、春秋楼,也没有了大道两旁原来的钟楼、鼓楼和东西廊坊等其它对称性的附属性建筑,倒是拜殿前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在宣示着已进入了新时代。

汲滩山陕.jpg

   现仅存的拜殿、大殿和陪殿的侧面。不锈钢护栏与那红木柱、红木门、红木窗、青砖碧瓦、繁饰的屋脊檐头无奈的和谐共处。大殿东边的陪房,应是当初的火神殿、东藏经阁所在处。大殿西边陪房,应是当时的财神殿、西藏经阁所在处。

   墀(chi)头处于房屋正面的两侧,是山墙正面最突出的部分,面积虽不大,但位置却丰常重要,所以精美的砖雕墀头也成为房屋主人最看中的地方。墀头虽小,却鲜活了墙头屋顶,更凝聚了当时山陕商人的心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片9.png   图片10.png

   题写“赫声”的东歇山侧门。

图片11.png

   题写“濯灵”的西歇山侧门。

图片7.png

   “赫声”“濯灵”原出自《诗经》中《商颂·殷武》篇“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句子,意思是说“威风呵呵的声望,神灵保护放光芒”。实际体现了商人的两个重要特点:崇尚武力和崇拜祖先。

   突出的两龙头张口瞪目,带着一股粗野与狂放,展示着神秘的威力,左右拱卫着天下天平。窥一斑见全豹,从此细节,诸位可想象当初的山陕会馆又是何等的气派!

 汲滩陕2.jpg

   历经沧桑巨变,当地老百姓仍不忘那古老的民谣汲滩古镇大码头,山陕会馆春秋楼。二黄越调梆子腔,旱船高跷滚绣球。

2021年12月,㴔滩山陕会馆被评为省第8批文保单位。


现存的山陕会馆中轴线上的三间拜殿,经过整修彩绘,也已改名“汲滩博物馆”。汲滩历史文化博物馆,收藏珍贵的马武石、马武砖、元末明初的真武大帝组像以及隋唐以来诸多名人骚客驻足汲滩的轶事、图片等共计上百件。博物馆实行周二、周四对外开放,免费供游人参观。

汲滩博物馆.jpg


汲滩山陕会馆.jpg


Copyright ©2011 南阳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

南阳大观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1683755 blxx@list.alibaba-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