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盆地览胜 > 名胜浏览 > 黄台岗南阳第一党支部

黄台岗南阳第一党支部

2022-11-21 15:11:48


   中共南阳支部是在大革命蓬勃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准备大举北伐的情况下,于1926年5月在南阳县宛城区黄台岗镇刘宋营诞生的。她是党在南阳地区建立时在南阳地区建立的早期支部之一。

南阳第一支部.jpg


   1926年,军阀吴佩孚自鲁、鄂入豫,战败岳维俊的国民二军,重占中原,残酷镇压工农,摧残轰轰烈烈的河南革命运动。为此,当年2月,中共中央北京特别会议确定:“我党应从各个方面准备北伐战争。”指出:“北伐的政纲心须是以解决农民问题作主干,”“心须在北伐必经之湖南、湖北、河南等地,加紧开展工作。”周恩来指示:“计划北伐军进入河南将分三路进军。……其西路经襄樊、南阳到漯河,与中路军会合。南阳、赊镇到漯河一段,我们的国量太薄弱,传递情报有困难,必须立即在这一带加快发展党团员,至少能建立起情报站,以便战时联络。”
   根据这个精神,党组织遂派上海大学外语学院学生、共产党员杨士颖回河南开封中州艺术学院,找到该校任教的原上海大学文艺学院毕业的同乡,共产党员刘友三朱冠洲。他们3人经中共豫陕区委派回南阳,以寻找职业作掩护,开展党的工作。刘友三被南阳省立五中聘为美术教师;朱冠洲通过社会上的关系到豫军第一梯队当教导员;杨士颖暂住城内家中。他们经常接触在上海上学时的同学刘实中,交谈对形势的看法,借机讲述革命队伍道理,对其进行革命教育。通过培养考验,发展刘实中入党。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他们商定首先把组织建立起来,以便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了革命队伍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他们认为把支部设在群众基础上比较好的刘宋营村较为适宜。
   1926年5月,刘友三、杨士颖、朱冠洲3人一同到刘宋营刘实中家以打牌作掩护,召开会议。会议由刘友三主持,学习《共产党宣宣言》成立中共南阳支部,推举刘友三任支部书记,杨士颖负责青运,朱冠洲负责军运,刘实中负责干农运。决定以刘宋营为基地开展党的活动,尽快发展党员,壮大组织,以工农为主,同时也要注意吸收青年知识分子; 把农运工作的重点放在争取教育红枪社上。
   为了尽快地打开工作局面,党支部决定,从办学入手。由刘实中自筹物料,在其自己的耕地上盖起了9间草房,并筹办了桌凳、书籍和笔墨纸张,自任教员,办起了一所“义学”,招收本村和邻村60余名儿童入学。后来增设了“农民夜班”。入学的青年农民达60余人。

   中共南阳支部还结合刘宋营一带的实际情况,认真做好对红枪社的争取教育工作。南阳的红枪社是在兵匪为患的情况下,自发组织的民众武装团体。南阳县城南乡的红枪社首领中,威望最高的是刘宋营的刘陈善。此人农民出身,为人耿直,办事公道,具有一定的正义感,且在刘氏家族中辈份较长,很有号召力,能调动百余村尽万人的红枪社,控制100多支枪,是附近枪社组织中一支较大的力量,是争取和利用的理想对象。杨士颖、刘实中经常给刘陈善讲革命道理,使刘陈善受到很大启发,表示愿意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刘实中又托其兄刘鲁门利用南阳驻军争相扩充势力这便,给刘陈善委以南(阳)、唐(河)、邓(县)、新(野)四县民团总指挥的头衔,使刘陈善的声望越来越高,并更信任和靠拢杨士颖等人。

   党支部通过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参于社会斗争,在斗争中发现积极分子,发展壮大党的队伍。1926年10月,由杨士颖、刘实中介绍吸收农民农民刘同寅入党。此时,刘福僧(1925年5月在开封中州大学附中入党)、刘协中(1926年在上海大学附中经王伯阳介绍入党)分别由开封和上海支武汉投考军政分校,均未录取,两人相遇,同回家乡。和刘友三接上党的组织关系后,参加中共南阳支部工作,支部力量得到加强,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到相邻村庄。
   1926年冬,中共南阳支部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争取合法地参加社会活动和团结国民党左派势力共同革命,根据国共合作中协助国民党筹建基层组织的精神,决定参加国民党南阳县党支部筹备委员会。县党部筹委员由7人组成,中共南阳支部派4人参加候选。结果刘友三、杨士颖、刘福僧三人当选。刘福僧担任了执行委员。国民党南阳县支部的成立,为共产党开展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刘福僧等经常以国民党南阳县党部成员的名义参加集会,发表演说,传播革命道理。他们曾到南阳各中等学校给师生讲演,宣传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和“打倒列强、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等内容;还不断给青年师生散发进步书刊,激发青年学生投身革命。
   1927年春,中共南阳支部根据中共豫区执行委员会的指示,派刘实中、杨士颖、刘福僧刘协中赴武汉参加北伐,到国民革命第四军政治部当宣传员。刘友三也由邓县赴武汉,途经信阳与铁路工会的老蔡接头后留在信阳工作,不久又返回。朱冠洲随建国豫军移往湖北,仅有农民党员刘同寅一人在家。至此,中共南阳支部停止了活动。


南阳第一支部2.jpg   DSC00683.JPG

   “七•一五”汪精卫悍然“分共”,共产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杨士颖参加军事教导队赴广州,刘实中由武汉返回开封。受省委领导张海峰和张景增指示,刘福僧、刘实中、刘协中回到家乡开展工作。8月初,在刘宋营村恢复了中共南阳支部,刘实中任支部书记,刘福僧、刘协中为委员。
   1927年8月,南阳驻军方振武部袁宝德旅一股士兵哗变为匪,余亚农旅奉命追剿,一举将其击溃。刘宋营一带的潘庄、吴庄、肖庄等村的红枪社成员奋勇夺下溃兵长短枪30余支。余旅派人到各村去收缴枪支,红枪社得枪如获至宝,不愿轻易交出。群众纷纷议论:“刘宋营的几个青年学生和驻军熟习,去年建国军要粮,人家去说说就免了,找他们问问看有没有办法。”吴庄青年马振海等向刘实中、刘福僧说明了情况,恳求帮助解决。中共南阳支部经过研究,决定到城内通过军队中的党组织寻找解决办法。因为从开封返乡时,省委领导曾讲过,南阳驻军中有我们的同志,要加强同他们的联系。刘福僧、刘实中,刘协中3人到南阳,找到驻军政治部主任赵赵浣江、旅长余亚农。非常巧合,他们都是党内同志,而且已经接到省委张海峰的信,要他们同地方上的刘福僧、刘实中联系,于是畅谈很久。当谈及恳求留下这批枪支时,余亚农问:“你们能不能掌握这批枪支?”刘福僧等回答说:“完全能够掌握。”余说:“好吧,那就把这批枪支留给你们。”从此以后,刘福僧等的声望更高了,和附近的青年们的关系逐渐密切起来。这些村庄成了共产党活动的主要基地。夜袭白秋税局、打土寨乡公所,都是在吴庄集结人员,利用这批枪干起来的。后来,党组织还用这批枪支组建了农民自卫团,成功地支持了农民抢粮“吃大户”运动和卅里屯农民反对苛捐杂税的抗暴斗争。
   中共南阳特别支部虽然存在时间短,人数少,活动范围不大,但它毕竟是中共产党在南阳建立最早的支部。中共南阳支部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培养造就了一批优秀干部,为革命事业顽强奋斗,英勇献身。诸如刘福僧、李德吾、张鸿宾、阎灼然等一批烈士的光辉事迹,将永远铭记在南阳人民的心中。

总之,中共南阳支部在南阳人民群众中撒播了革命火种,培养了革命骨干,为以后党在南阳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未标题-1.jpg

Copyright ©2011 南阳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

南阳大观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1683755 blxx@list.alibaba-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