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盆地览胜 > 名胜浏览 > (省)博望古城/张骞封侯处/敬德桥2G

(省)博望古城/张骞封侯处/敬德桥2G

2022-11-15 16:11:08


    博望故城在今河南省南阳县东北七十里。东汉、三国曹魏以及西晋,博望均为县制。南阳郡的博望县成为江南的博望镇,动因是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东晋初建,北方沦陷区的豪族携其妻子邑人,纷纷避乱南下,于扬州傍江物产丰美处侨居,仍以原籍郡县称呼其新居之地,遂形成一大批侨置郡县。约在公元四世纪初叶,扬州丹阳郡丹阳县,西临大江,东届茅山,北毗秣陵,南至中江(今芜湖县境),地域辽阔,水土尤宜,侨置郡县甚多,计有豫州之当涂县、荆州江夏郡之新市县、南阳郡之博望县和湖阳县等。这是北方的博望县南迁之始。

博望1.jpg

   名胜古迹有柘刺树、敬德桥、诸葛亮火烧博望屯遗址等。

博望2.jpg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功高盖世,博得众望,汉武帝封其为“博望侯”,“博望”由此得名。1958年建博望公社,1983年改乡。1984年由博望乡析置博望镇。1997年,博望镇面积26平方千米,人口2.3万,辖博望、东风、毛庄、许庄、皮庄、尚庄、孟河、沈桥、栗盘、水饭店、郭老庄11个行政村;博望乡面积127平方千米,人口7万。 

   博望坡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西南30公里处,北负伏牛山,南面隐山,西倚白河,为伏牛山延伸于此的漫岗,地势险要,为古“襄汉隘道”之通衢,素为兵家必争之地。现为博望镇内。先后为侯国,为县,为店,为驿,为镇。西汉时,外交家、探险家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功勋卓著,被汉武帝于元朔六年(前123年)取其“广博瞻望”之意,封为“博望侯”于此,“博望”之名,由此而得,三百年后,汉室衰落,三国鼎立,躬耕南阳的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把火火烧博望,使博望成为废墟,但博望坡却成为历史视野里的一道岗梁,此地乃三国时火烧博望坡古战场。

   博望坡遗址、新野汉桑城、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是古三国旅游专线之一。

   《三国演义》赞道:“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此处曾出土折戟断镞和土层中烧坏谷物的灰烬,经考证为三国时遗物。博望古战场遗址尚留存一株柘刺树,高5.9米,粗2.2米,虬枝盘旋,木质裸露,相传为火烧博望坡时的唯一幸存之见证。其他遗迹有刘备的观战台,夏侯惇屯兵时修建的城楼,曹操望梅止渴典故出处的梅林铺,唐代大将尉迟敬德监工修建的三孔拱桥——敬德桥等古迹。

   “博望古县名,西汉置。”为张骞的封侯地。相传,当年非常繁华,所辖45里博望屯。故城东西长1300米,南北宽400米,城垣因风雨剥蚀,早已不存,仅存墙基。城内地下文化层厚达1~7米,出土大量汉砖、筒瓦、铁器等。1992年,国家文物局邀请专家、学者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历进行研讨,提议将博望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专款修复老城内古桥一座,古朴壮观。桥栏镶嵌着用蒲山青古镌刻的36幅仿汉画石刻:张骞生平事迹图。桥西竖“汉博望侯张骞封邑”石碑。都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jpg

博望锅盔

     据说三国曹将夏侯淳、于禁、李典仓惶溃逃。蜀军得了博望城,留下五虎上将关羽领兵驻守。那年,正值天旱,久旱不雨,城内古井干枯,水源断绝,连做饭的水都剩下不多了。眼看将士们饥渴难忍,军心浮动,关羽急得火烧火燎,连忙修书一封,派人连夜送往新野,请诸葛亮下令退兵。

    诸葛亮接到告急文书,心想:博望乃军事要地,怎能轻易撤军弃城呢?苦苦思索了一夜,便回书一封,差人飞书送往博望城。关羽拆开一看,原来军师在信中告诉他:“用干面,渗少水,和硬块,锅炕之,食为魁,饷将士,稳军心。”这是一种节水食品的制作方法。关羽心里暗暗佩服,想不到军师不仅善于用兵,甚至连做饼的方法也知道,真是奇人啊!

    于是,关羽便按照军师所言,派人制作魁饼。这魁饼大如盾牌,厚似酒樽,食起来脆香爽口,做起来简单方便。将士们终于靠着它度过了道道难关,坚守了博望城。

    从此,“博望锅盔”便出了名,绵延千载,流传至今。


 博望古城.png


Copyright ©2011 南阳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

南阳大观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1683755 blxx@list.alibaba-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