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盆地览胜 > 名胜浏览 > (省)厚坡韦集山陕会馆G/古柏

(省)厚坡韦集山陕会馆G/古柏

2023-04-14 11:04:04


    淅川县厚坡镇韦集村山陕会馆位于千年古镇韦集村东部,占地面积10005平方米,抗战时期曾在这里创办过抗战联中(战中),解放前当地名流孙文山在这里创办新式学校,一直到1990年韦集小学由此迁出。


韦集山陕会馆.jpg  

  韦集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大殿脊梁书丹为证,始建捐资铭志碑2块因1976年修建厚坡镇阎寨桥拉走,现仍存于阎寨老桥) ;卷棚、东西廊坊重修完工于咸丰六年(1856年),(重修碑志现存于大殿门前,部分残缺,碑文准确记载重修时间,及监工、捐款人、碑文撰写书丹者等历史珍贵资料);大殿门前有古柏一棵,现存活良好。
   韦集山陕会馆背靠永青山,东临刁水,南迎白龙潭,西接千年古街,由山陕盐商、布商、药商等及祖籍山陕的韦集居户赵、李、雷、杨、党等18户共同捐资修建。会馆坐北面南、南北110米,东西91米,占地10005平方米。建筑布局采用我国特有的中轴对称式布局。沿中轴线分三院,中轴线上由南到北依次为戏楼、山陕庙楼门、拜祖殿、卷棚、大殿。前院戏楼(3间)中轴线上、东西各厢房2间;中院轴线前为山陕庙楼门(1间),后依次为拜祖台,(上有石制焚香炉,高7尺,宽7尺),卷棚三间,卷棚内左右各有龟托石碑一座,东间为修建史志碑,西间为捐资纪念碑志。中院轴线左右为东、西廊坊各6间,中院西廊坊南头向西四丈为娘娘庙3间,供当地妇女朝拜求子。后院中轴线上为主建筑大殿(三间,每间方三丈),大殿内中供金脸关公塑坐像,高一丈八,东供周仓站像,西供关平站像,各高一丈八,关公像前为石制四尺方形焚香炉。大殿门内二柱东西布局一丈八高木质花格门,花格门前东西分别悬挂钟、鼓各一。大殿门上木雕有八仙过海头案,后红卫兵损坏部分。大殿东西山排、山墙绘有彩色壁画。大殿东西分别为药王庙、马王庙。
   

   韦集古柏.jpg


   韦集山陕会馆原有古建筑群房舍35间,代表了当时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也充分体现了山陕商人和韦集山陕籍居户的念祖凝聚力和高明的经商文化。整个建筑采用的工艺代表了当时建筑工艺的最高峰。砖瓦工采用的线灰、筒瓦、五脊六兽、奠基条石、脊上魁星楼、脊坡头铁链悬挂八路神仙等工艺是当时砖瓦工艺的最高规格;木工采用的合抱柱梁榫接技术、格门细雕、神像木浮雕、四面见锯的明瓦板椽、四柱抬梁、山排拉柱等技术无异是明清时期高等级木工工艺;石工雕刻的兽头柱础、纹镂条石、龟托石碑、石制香炉、化钱炉淋漓尽致、出神入化;绘画工绘制的彩色壁画有古城会、三顾茅庐、火烧博望历史故事壁画,花、鸟、虫、兽现形壁画,水漫金山寺、八仙过海等神话故事壁画,对于考究明清壁画工艺有很深远的意义;当代当地文化名人党清和撰写书丹的东西廊坊重修碑文,体现了当地柳体书法和文言撰词的功深造诣;铁工铸打的无缝细链、筒瓦穿钉、魁星楼避神针都是当时铁匠工艺的最高水平。
  解放前夕,当地名流孙文山在这里创办新式学校,戏楼被扒掉。文革后,东西廊坊被毁、卷棚被毁。现存大殿及药王庙、马王庙、古柏、卷棚台基、咸丰六年重修碑志。韦集山陕会馆在1983年被淅川县人民政府立碑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近期已成功晋升为河南省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韦集.png



Copyright ©2011 南阳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

南阳大观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1683755 blxx@list.alibaba-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