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坡汉代崖墓群位于距镇政府西南3公路的前营村寺坡悬崖周围,悬崖高度6--15米不等,面积为21万平方米,悬崖上分布的墓群比较密集。镇政府在修建农田示范区道路建设时,在该坡上取路基垫料时,挖掘机在悬崖上挖有40平方米,竞有9个墓穴口露出,其中3个墓穴口底部整齐地排列着花纹汉砖。距此处200多米的地方还有7个墓穴露出。
为验证墓葬的真实性,普查队试发掘了一个已露出的洞穴。该洞穴的填土为夹杂石子的五花土,四周壁为坚硬的岩石,洞口为半圆形,直径为1.8米,底部铺一层花纹砖。离洞口1.5米处,露出空穴,且逐步变大最宽处达4.5米,最高处达2.2米。残留有头盖骨和腿骨,一个陶灶、二个陶钵、两枚五株钱。现场反映此墓很早以前已被盗过。
洞口露出有花纹砖
正在该县进行楚长城普查的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领队杨树岗一行及南阳市文物局文物科科长陈杰一行先后到现场考察指导。他们根据墓穴的形制及出土的器物、花纹砖断定为汉代,其地点在前营村寺坡山崖上,故定名为寺坡汉代崖墓群。杨树岗指出,象这么大规模的汉代崖墓群在中原地区比较罕见,这为研究汉代丹江流域丧葬习俗提供难得的实物证据。陈杰指出,这么密集这么完整的崖墓群具有很高的文物研究价值,应立即加以保护。
该悬崖呈椭圆形,其顶部地势为缓坡状,分布着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营新石器遗址及清代大庙遗址,表明此处在古代具有地理位置上的优越性,有人类活动,其墓葬的存在就顺理成章。
前营遗址为县保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