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奚故里位于南阳市西麒麟岗上百里奚村。据《水经蒲水注》记载:“梅溪水出(宛)县北紫…,南迳百里奚故宅。”
《太平御览》引‘荆州记’载:“(南阳)郡西七里有梅溪,溪西有百里溪宅”。清光绪‘新修南阳县志’亦载:“百里大夫墓在县西七里麒麟岗。”有的书上还说,百里奚故里在麒麟岗上的南坊郭保。
百里奚墓在南阳市区西部百里奚村,具体位置在百里奚南路和麒麟路相交处的西北方,现麒麟居民小区内。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南阳知府朱璘镌立“百里奚故里”碑一块,此碑原在麒麟小区位置,现移于南阳市百里奚村,麒麟小区斜对面。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郑琏书五羖大夫碣铭。
北宋《九域志》记载:南阳有百里奚宅和百里奚墓。
《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记载:在百里奚村东,高约七米,称百里大夫墓。墓前摆放七块巨石,俗呼七星冢。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郑琏书五羖大夫碣铭,后佚。
在历代南阳地方志中,都记载麒麟岗有百里奚冢,百里奚冢前有两个石麒麟,周围有七块石头,还有石碑。那七块大石头叫七星石,百里奚冢又叫“七星冢”。
百里奚,姓百里,名奚;一说姓百,字里,名奚。春秋楚国宛(今南阳)人。罔家境清贫,三十岁才娶妻杜氏,生子名叫孟明视。后出外游学,在齐国以讨饭度日。四十多事在宋国交了个穷朋友叫蹇叔,俩人一起投奔虞国做了大夫。周惠王三十二年(公元前655年),虞君不听奚言,“唇亡齿寒”,为晋所灭,百里奚也做了俘虏,后逃到楚国放牧。秦穆公一心要富国强兵,称霸诸侯,于是四处搜罗人才。听说百里奚贤名,进以缉拿逃奴为名,用五张羊皮将奚赎回。见到秦穆公时,穆公问他多大岁数,百里奚回答:“我才七十岁。”穆公说:“可惜已经老了。”百里奚说:“你要是叫我去打老虎,我是老了;要是让我参谋朝廷大事,我比姜太公还小十岁呢”。秦穆公和他谈了三天三夜,见翼确有治国才能,于是拜他为左相,人称“五羖大夫”。
百里奚任相七年,协助国君整理内政,奖励生产,训练军队,外变上讲究信用,使落后的睾国日渐强盛起来,一跃而霸西戎,向东扩地到黄河边,向西开地千里,秦穆公成为五霸之一,史称秦霸西戎。奚任相期间,勤理政务。平易近人,“劳不从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于戈。”他死后,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