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盆地览胜 > 名胜浏览 > (省)社旗蔚文中学/中原野战军后方医院旧址2G

(省)社旗蔚文中学/中原野战军后方医院旧址2G

2022-11-14 15:11:54


蔚文中学.jpg

   位于社旗县太和镇中心小学东。

原属唐河县,为当地大地主李自炎所创。乐育楼始建于1942年,1946年竣工,坐北面南,为一两层砖木结构楼房。整个建筑由南楼和北楼及联结南北二楼的东楼和西楼组成,东西总长46.60米,南北总宽37.14米。正立面和内立面为券柱式结构,东西南北四楼结构相连,内廊相通,组成一个呈“回”字型的平面空间结构。梁架为“人”字型桁架结构,顶部椽(荆)笆做法,小青瓦屋面。1990年被河南省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旋转楼是中西建筑风格完美结合的杰作。

太和寨碑.jpg

   这座罗马教堂式旋转楼,始建于1942年6月,竣工于1946年8月,是当时富甲一方的蒙古族大庄园主李自炎出资兴建的一座中学的遗址。

   南楼面阔13间46.6米,进深3间9.6米,前后外廊式布局,门厅前两侧并排各砌两圆形砖柱,直通屋面,与罗马柱式相类似,上砌矮墙横额书校名,横额后建多边形塔台,台上立铁塔式旗杆。

整个乐育楼设木楼梯四处,分别位于南楼和北楼的东西两端;二层上部原为阁楼,现已拆除;外墙装饰近似于现代的干粘石饰面,基层为青麻捻灰,再饰黄色礓石砂浆

   它面南背北,砖木坯瓦结构,上下三层,共有房舍126间,楼高12.80米,东西长46.70米,南北长40.50米,占地近1900平方米,整体造型为一天井院格局,外部与遵义会议会址大楼相仿。远望近观,均可让人感到古朴典雅,气势雄伟。正面和天井院内一楼、二楼的四侧均由数个连环拱圈支撑。上下、前后、左右完全对称,既符合力学原理,宜于室内采光,又节省了材料,更能给人以和谐统一庄重高雅的美感。墙体设置的对开窗更利于空气流通。最引人啧叹的是楼的前排和内侧都有走廊,人在楼上可随意走动,前后左右,四通八达,呈“回”字形,故有“转楼”之称。又因它是罗马教堂式建筑,所以又被当地群众称为“洋楼”。

   作为蔚文中学的校址,旋转楼除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颇具魅力的艺术价值外,尚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相补衬。清末京城大学士张东寅曾为该楼题写“乐育楼”3个大字的匾额,悬于前楼正门两侧4根巨型圆柱的上方,使该楼陡增庄严神圣之气概。国民党元老、书法大师于佑任也曾为该楼题写校名,上书“蔚文中学”4个金色大字的匾额悬于校门,曾吸引四面八方的莘莘学子聚此求学。令人遗憾的是,名人的珍贵墨迹均因战乱等原因未能幸存下来。更当一提的是,解放战争时间,当时的中共地下党员刘花年、左保乾等人,曾以教书为掩护,在学生中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蕴积了革命火种。

1937年7月,蔚文中学边建设、边招生,最初设有男子部和女子部,男女生分开上课,还设有小学部,1941年学校增设高中部。1942年,正值国共合作的抗日战争时期,伪唐河县政府按二、五减息政策,为李自炎减去40顷土地面积的赋税。值此,他将其作为兴学的资金,未雨绸缪,倾箱倒箧,用近10年时间终于建成了这座规模宏大的“转楼”和可供千人居住的一座“寝楼”(在“转楼”北,解放后被拆掉),并盖平房42间。蔚文中学管理很严格,无论贫富子弟,一律量才录用,很受群众欢迎。


中原野战军后方医院旧址也在太和寨转楼。

1948年12月,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及地方部队发起对国民党军事集团主力包围消灭的淮海战役。中原野战军在宛东太和寨内的蔚文中学设立了后方医院。战场上运送伤员到太和寨原蔚文中学校园转楼内治疗,中原野战军后方医院设在此处。

100多位伤员在后方医院治愈康复;同时有19位伤员伤势严重,医治无效牺牲。在太和寨刘集北河边建立了烈士陵烈士。

转楼已成为红色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太和寨转楼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蔚文位置图.png


Copyright ©2011 南阳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

南阳大观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1683755 blxx@list.alibaba-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