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于新野县文化馆。原收藏者为歪子镇莫李营村李X,上世纪七十年代交由县文化馆。
“一捧雪”是一个明代玉杯。原收藏者李某,称其家族为莫怀古后代,从明代珍藏至今,玉杯已传世四百多年。
据《明史》和《张汉儒疏稿》记载,“一捧雪”为明代著名玉杯,当时的权臣严嵩欲将玉杯据为己有,玉杯的主人莫怀古弃官改姓隐居他乡,“一捧雪”在嘉靖年间失踪。另据《新野县志》详载:明朝嘉靖年间,太仆寺卿莫怀古曾于风尘中提拔裱褙汤勤,并将其荐于当时权盛一时的严世蕃。汤勤谋占莫怀古之妾雪艳,撺掇严世蕃向莫家索取家藏古玉杯“一捧雪”。莫怀古以赝品献给严世蕃。严世蕃得到古玉杯后,不知是假,非常高兴,并升莫怀古为太常。但汤勤认得杯的真假,将真相告之严世蕃。严世蕃非常愤怒,命人到莫府搜取真杯。莫府仆人莫成将真杯藏起,杯没被搜走。莫怀古害怕再被严世蕃逼交古玉杯,于是弃官逃走。而严世蕃却在朝上上本弹劾莫怀古并派人追拿他,在蓟州将莫怀古拿获,并命蓟州总镇戚继光就地将莫斩首。戚继光欲救莫怀古但无计,莫府仆人莫成愿舍身救主,莫怀古因而得机逃往古北口。戚继光将莫成斩首后,将人头送到京城,但又被汤勤识破。锦衣卫陆炳奉旨调查,并将戚继光拘捕。严世蕃令汤勤会审,陆炳欲断为真,汤勤坚持为假;陆由雪艳暗示,看破汤意在得雪艳,又思开脱戚继光,无奈将雪艳断与汤勤为妾,汤乃不究。洞房中雪艳刺死汤勤,报仇后自刎。为保住玉杯“一捧雪”,莫怀古不惜丢官、弃家舍妾,几经辗转来到中原,将莫姓改为李姓,隐蔽落户。
传世400余年的玉杯“一捧雪”,为明末太常寺正卿莫怀古之儒家瑰宝。玉杯为白色略透淡绿,口径7厘米,深2.5厘米,壁厚0.2厘米,杯身琢一梅枝攀绕,枝上有大小不等的花朵。据传斟酒后,酒液波动,犹如雪花飞舞,故名“一捧雪”。经故宫博物院鉴定,玉料出自新疆和田,是明代玉器之珍品。
1979年,新野县文化局前副局长魏忠策先生怀揣“一捧雪”前往北京,请教中国古玉器鉴定权威、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伯达先生。杨先生只能就物论物:就制作工艺而言,“一捧雪”是明代中期遗物;就文物价值而言,“一捧雪”可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歪子村农民作家陈春昌以“一捧雪”的沉浮历史为素材,创作了5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魂飞情荡一捧雪》。
歪子的历史渊源:明代以前歪子称“北正店”,嘉靖年间,河南巡抚巡视至此,问及“北正店”时,巡抚笑戏曰:“何也?‘不正店’而已!”,后演绎不正店为歪子。清同治二年筑寨,名宝善寨,今寨沟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