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淅川县九重镇唐王桥村东的刁河上的普济桥(取“普济众生”之意),长约三四十米,宽十二米,高约三米,共九孔,全部由青石砌成。
普济桥习称它为“唐王桥”。据相关资料记载,此桥修建于明嘉靖42年(公元1563年)。据说为明代南阳唐定王朱桱五世孙唐顺王朱宙永,西去淅川香严寺上香和狩猎方便而修,可当政者偏要取“普济众生”之意来为它命名;不过,老百姓认死理,不记“普济众生”的虚好,只记住它是为了唐王的方便,就坚持称它为“唐王桥”。
唐王桥桥身结构谨严,桥面保护较好,但这座作为藩王桥所必须镶嵌的龙头龙尾实在已难觅踪影,石质栏杆也无一幸存,当年筑桥的条状大青石在河道里随意的散落着,桥两端的护坡条石也是滑落的滑落、松动的松动。
建桥时还在桥畔修建了呈祥寺,并在寺内广植银杏树。现仅存有二殿的部分墙面和大殿的几根石柱。寺院内,仅存的一颗古银杏树,大多数枝干已枯死,几个树枝上依然长着绿叶。
据说唐王桥一带,古称为谷塘塬。早在1500年前,北魏著名皇帝孝文帝抱病征战南阳,两军在顺阳(淅川东南)僵持,虽然最后北魏大胜,但孝文帝最终没能回到洛阳,就驾崩于战争前线古塘塬。
作者:笑熬浆糊;
微信号:stp13838711986;
公众号:tushuodengzhou(图说邓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