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盆地览胜 > 名胜浏览 > 省传统村落——十林镇习营村/习氏祠堂(省)

省传统村落——十林镇习营村/习氏祠堂(省)

2025-03-17 16:03:06


    元末明初,战火不断、人口锐减,土地荒芜。明政府开始大规模移民。这其中,就有一位来自江西新淦县(今新干县)叫习思敬的,迁到河南邓州的堰子里(今十林镇习营村)开荒种地,落脚扎根。


4.JPG


习仲勋夫人齐心女士于2005年5月24日手书的“邓州习氏”匾额。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习思敬随明初第一任知州孔显到达邓州,开荒垦土,发展农耕。习思敬被派往穰邓西北方向,当他走到十林境内,发现此地北边八百里伏牛山连绵不绝,灵山巍峨恢弘,南面堰子河九曲十八弯,状若盘龙,脚下土地肥厚宽广,真乃一块风水宝地,于是就在堰子河畔安家扎根。

 2.JPG


    经过600多年的繁衍生息,习姓现已发展为数千人的望族,其中居住在十林镇习营村的最多,达1300人。这些习思敬的后人,均尊习思敬为一世始尊。

    清光绪二年(1876年),南阳大旱,庄稼绝收,加之又闹土匪,乡民纷纷远逃。习仲勋的爷爷习永盛,带着家人几经辗转,来到了陕西省富平县淡村乡附近的南堡子暂居下来。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仓皇逃到西安。时在甘肃提督董福祥部下当兵的习仲勋的大伯习老虎,因护驾有功,在慈禧太后返京之时,受赏得到一些银两。习老虎顺道回了一次家乡,并留下60两银子,再走以后便音讯全无了。习永盛便用这60两银子买了一些地,在中和村正式定居下来。

    1958年6月15日,时任国务院秘书长的习仲勋,随周恩来到十三陵水库工地劳动,休息时谈到了河南。他说:“我的祖籍在河南邓县(1988年改为邓州市)。是时,祖父只有二亩半地,日子过得很苦,加之天灾、匪祸不断,全家逃到了陕西富平。”


 1481767256683670.jpg   6.jpg

    从南阳往西走沪陕高速邓州站下,沿迎宾大道走到邓州市,穿过邓州市往西,走过三孔桥,再过小铁路。往西再往北,约15公里后即看到往习仲勋老家习营的指示牌了,顺着指示牌指的方向。往西走大约3公里过了南水北调中线的大桥---习营桥。

 


Copyright ©2011 南阳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

南阳大观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1683755 blxx@list.alibaba-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