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角石村位于南召县马市坪乡。于2014年被评为“中国最美传统村落”。
转角石村地处深山,远离尘世喧嚣,恍若世外桃源,青山环绕,绿水长流,青砖灰瓦,古貌遗风,民风淳朴,风景优美,好比人间仙境。村落建筑保存完整,现存房屋是明末以后修建的。该村坐落在宅墙内兴峰寺三级古建筑基址上,由村东和西寨墙外村西两部分组成。兴峰寺据传是明万历年间皇帝派一太监监工修建的,几百年来,历经沧桑,几度修建,现存山门一间;石牌坊一座上刻“世沐天恩”;碑碣四通,分别冠有“御览”、“圣谕”、“敕赐”字样。
(编者注:因位于抽水发电工程上坝附近,转角石村的转角石自然村现已不存,人员迁出,道路中断,正重建兴峰寺(2022年7月))
转角石村游记
竹影婆娑,鸟鸣虫叫,与世隔绝的幽静小村……
巨大的石碑,数不清的柱础,古朴壮观的石牌坊,还有那历史沧桑……
多年前曾有一部很火的偶像剧名为《转角遇到爱》,转角一般指街巷等的拐弯处,是一个不起眼的地方,“转角遇到爱”是说爱会在不经意间来到你身边。因此当初闻南召县马市坪乡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的村子名为转角石村时,便有一种想去看看的冲动。
在这个秋染红叶的季节,本报《守望·传统村落》走进转角石村。不禁在想,在以宛如人间仙境而称著的转角石村,会有怎样的境遇?
山路弯弯十八盘
转角石村位于马市坪乡西北,地处伏牛山深处。原本以为乘坐四驱越野车可以翻山越岭直达村口,没想到在过了一条小河沟后,却被陡峭的山坡阻挡了前进的方向。“这就是小十八盘,要想进入转角石村,还要翻过大十八盘。翻越大小十八盘其实就是翻过两座山。”同行的向导马市坪乡城建中心副主任王辉说。“Z”字形的山路曲折向上,一个接一个的陡坡直至山顶。大小十八盘是河南越野车玩家的经典玩线,一路攀爬一路寻找车痕,对能开车上山的人惊讶之余只有佩服……
天高云淡,路途中风光无限。满山的山茱萸从绿叶中探出头来,红嘟嘟的煞是可爱。春夏时毫不起眼的板栗树在这个时节也不可遏制地露出暗红色。下了小十八盘山,也就是翻过一座山,山间小平原仅有一户人家,大门紧锁,残留在门前的柴灰和方便面包装袋表明驴友们曾经的到访。
一路攀行两个多小时,终于到达大十八盘垭口。“‘十八盘’的极尽之处就是转角石村,翻下去就到了。”王辉说。站在垭口向下一望,转角石村隐约可见,就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竹林深处有人家
下了垭口,有一大片竹林。穿过竹林,豁然开朗。村子依山而建,平均海拔970米,常住人口有13户80人,方圆十几里仅此一村。
大大小小的石块堆砌成的石堰拦出一方方台地,成为筑房的基础。铺条石为地基,青砖筑墙,小灰瓦覆顶,村里的十多座老房子都是硬山式建筑样式,是最传统的南阳民居。不同的是,这墙上的青砖有明代的砖,这地基有寺庙的柱础石、铺条石。“转角石村和兴峰寺其实是一个地方,房子大多建在兴峰寺遗址之上,不少建筑材料都来自于这座寺庙。”68岁的齐成发坐在家门口的老银杏树下,悠闲地摘着山韭菜。转角石村最早的村民是兴峰寺的佃户,住在寨墙之外,靠给寺庙种地、打长工为生。后来,寺毁了,庄子延伸到寺院旧址上。如今因修建天池电站上库水坝,村里人都搬到山外的移民村,大部分房子也因工程需要被拆,只剩下山腰上的五六座。
如今,齐成发的家成了小村保存最好的房子,门口的老银杏树也成了小村的标识。村道边一处简易的木板屋里,住着一对老夫妇,老先生编着竹筐,老伴在旁边静静地看着,“房子拆了,又不想下山,村里住着自在。”整个转角石村的留守村民也就这么四五个人了。
转角石村依山傍水,环境舒适宜人。行走其间,突然发现这里的民居都不设院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会了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更感到这里的淳朴民风。
距离转角石村不远的山腰上,水坝建设基地正在施工,青翠的大山宛如被撕开一道口子,这个幽静的小村似乎要慢慢脱离曾经的宁静。
沧桑石碑说历史
眺望远山竹林,王辉说,在村周围的山坡上有300余亩竹林,是修建兴峰寺时种下的。兴峰寺始建于明代,占地20余亩,殿宇高大,雕像辉煌,据传明代万历年间南阳府唐王的妹妹在此修行。明末战乱,寺院被焚,清代又**。十年**中,很多古迹被毁坏。
除了些许民居,历经数百年历史风霜的兴峰寺还存有山门一间,石牌坊一座,偏房一处和四座明代万历年间的石碑。一角堆放着许多不久前才被挖出来的大石条、马槽、石碾和数不清的石柱础。石牌坊古朴壮观,上刻“世沐天恩”四字。基址上由北向南分布有四通规模宏大的石碑,碑座、碑身、碑罩、碑帽保存完好,石碑顶部刻有“圣谕”、“御览”等字样……村民们离开了,世外桃源也不再与世隔绝了。沧桑变幻,往事如烟,只有依然挺立的石寨门却还在坚持着它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