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说测试
爱似百汇西安上学京哈设备先进环保先进哈设备先进哈失败
- 南阳传统民俗文化:赶集
赶集,是一种民间风俗,“集”含“人与物相聚会”之意。在卧龙区青华镇,至今还沿袭着农历逢双日“赶集”的习俗。小时候,能去赶集就像是过节一样,卖掉些农产品,也会买些好吃的或新衣新鞋回家。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传统的集市正逐渐被大型商场超市所取代,农村的年轻人愿意赶集的也越来越少,反倒是老年人一直对集市情有独钟。在传统的集市里,人们可以自由售卖自己种植的蔬菜水果、自己养的家禽家畜以及民间手工艺品。在赶集的时候,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人流,也能听到集市上的吆喝声和此起彼伏的讨价还价声。
在过去的中国农村,“赶集”是生活里的大事。逢集时,大家可以把自己种的、多余的东西拿来卖掉,同时也去采购一些自己需要的物品。乡下集市其实是农村市场经济的一个缩影,农副产品的产量与价格,不仅反映了物价水平,也涉及到农民的积极性和收入。集市是否繁荣,也反映出农村经济是否发展,农民是否富足。“赶集”这种古老社会里的商业贸易行为,也成为乡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 伏牛山的来历
秦朝的时候,我国人多地少,有的地方只好在石板上堆土种庄稼,收获的粮食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许多穷人经常忍饥挨饿。而官府不是抓丁,就是搜刮钱粮,百姓没有活路,到处都是造反的人。朝中一个奸臣想出了一个歪主意上朝奏道:“皇上,世上人多容易生是非,不如多杀些刁民。人少了,粮食就够吃了,百姓就不造反了。”秦始皇听了,觉得有理,就派人铸了头万斤铁牛,让官兵们把铁牛拉到百姓家,并规定:铁牛推到谁家,限三天推到别家去,推不走就杀掉全家!这万斤铁牛成了吃人兽,推到哪那儿,哪儿的老百姓就哭声一片。
有一天,万斤铁牛推到了河南省一寡妇家门口。寡妇抱个没满月的娃娃,望着那头吃人兽,眼看到了三天期限,只好哭天抹泪。正哭哩,感觉有人拍了她一下:“别哭了,我给你指条活路吧。”寡妇抬头一看,是个白胡子老头儿,赶忙跪地下磕起头来。
白胡子老头儿亮出一样东西,亮晶晶的像根绣花针。他对着绣花针吹了口气,说声:“变!”眨眼间,绣花针变成了一根鞭子。
老头儿说:“这叫赶山鞭,是件宝物。到了今天晚上三更天,你拿着它,对着铁牛打三下,保你母子平安。”说完,金光一闪,老头儿不见了。
到了夜里三更,寡妇悄悄地起来,拿起赶山鞭,对着铁牛身上就打。咦,万斤铁牛真地晃起来了!寡妇又喜又惊,把眼一闭,啪!啪!又是两下,铁牛先是一阵抖动,接着一摇三晃,越走越快。由于用劲太大,赶山鞭都戳到牛屁股里了!铁牛走着晃着,赶山鞭左右甩着,一直等到赶山鞭甩掉了,铁牛才慢慢停着不动了。
第二天,官兵们发现铁牛不见了,就来逼着问寡妇。寡妇把白胡子老头儿的事儿,一五一十地说了。官兵们一听有宝贝,赶紧去追。找着了赶山鞭,又赶紧献给秦始皇。
秦始皇得着赶山鞭,急忙去赶万斤铁牛,谁知道无论怎么挥鞭,铁牛只是纹丝不动。看到这种情况,秦始皇心里不禁有些发毛,心想:“这也许是上天在警示我?”从此以后,秦始皇再也不敢用万斤铁牛坑杀老百姓了。他拿着赶山鞭,把陆地上许多大山赶进了大海,填海造田,也算干了件好事。
从此,万斤铁牛就留到了河南,天长日久,变成了现在的八百里伏牛山。据说送赶山鞭的白胡子老头儿,是天上的太白金星。见秦始皇杀人太多,为了搭救老百姓,才把宝物送到人间。
又:另说详见本网站“伏牛山得名地——野牛岭”